亥时是什么时辰 亥时为何时辰

admin

亥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制中的第十一个时辰,也是最后一个时辰,对应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21时至23时。作为昼夜交替的关键节点,它承接了白昼的喧嚣与深夜的静谧,是古人生活中“日落而息”的重要标志。

二、亥时的主要别称

亥时的别称均围绕“夜晚安宁”的主题,最常见的是人定(或“定昏”“彦夜”)。其中,“人定”意为“人们应当安定下来”,直接点出了此时人们停止劳作、准备安歇的生活状态;“定昏”强调“黄昏之后、夜深人静”的天色特征;“彦夜”则见于文学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谁著你彦夜入人家”),是对亥时的文学化表述。

亥时是什么时辰 亥时为何时辰

三、亥时名称的由来

1. 地支命名的底层逻辑: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命名。亥作为十二地支的末位,象征着“终结”与“循环”——此时阴气达到一天中的极致,却也孕育着阳气复苏的契机(物极必反),契合“亥”字“微阳起、接盛阴”的阴阳交替特性。

2. “人定”的生活智慧:

别称“人定”源于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生活节奏的顺应。古代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亥时夜色已深,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享晚餐、互诉衷肠,待身心疲惫消散后,便进入梦乡。这种“知止曰定”的生活态度,既符合人体生物钟的需求,也体现了“顺应天时”的传统哲学。

四、亥时的文化与养生内涵

1. 中医养生的关键节点:

在中医理论中,亥时对应手少阳三焦经当令。三焦是连接五脏六腑的“立体网膜”,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津液、主持元气”的重要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其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此时人体应处于安静状态,让三焦经充分发挥功能——若能在此时入睡,可促进百脉休养、气血调和,增强免疫力;反之,熬夜易导致气血瘀滞、代谢紊乱,长期则引发皮肤老化、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 文学中的亥时印记:

亥时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成为“夜晚安宁”的符号。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以“人定”描绘汉代平民家庭的夜晚场景;《西厢记》中“寂寂人定初”的意象,暗合亥时昼夜交替的静谧氛围,展现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感知。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