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制中的第十一个时辰,也是最后一个时辰,属于传统时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源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循环,对应现代24小时制的21时至23时。
二、亥时的主要别称
亥时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形象的别称,均围绕其“夜深人静”的时段特征:
人定:最常用的别称,意为“人们应当停止活动,安歇入眠”,直接点出此时段的社会生活状态;
定昏:强调“天色已定、暮色昏沉”的自然景象,常见于诗词与史籍;
彦夜: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谁著你彦夜入人家”,是文学作品中对亥时的通俗称呼。
三、亥时的时段特点
亥时的时段划分与自然节律、人体状态密切相关:
自然节律:此时阴气达到一天中的鼎盛,阳气开始潜藏(为次日阳气生发蓄力),天地间呈现“万物收敛、天地混沌”的状态,符合冬季“闭藏”的特点;
人体状态:中医认为亥时是手少阳三焦经当令的时段(三焦主司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及连通脏腑),此时保持平静、进入睡眠,有助于三焦经发挥功能,促进百脉休养、气血运行。若熬夜不睡,易导致气血瘀滞、免疫力下降。
四、亥时的文化与养生关联
文学记载: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亥时的生活场景描写,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描绘汉代平民家庭亥时的宁静)、《西厢记》“寂寂人定初”(暗示夜深人静的氛围),均印证了亥时在古代社会的时间认知;
养生要诀:中医强调“亥时寝,百脉得濡养”,建议21时前准备入睡,23时前进入深睡眠。此时安静躺卧可降低肾上腺素分泌,促进呼吸、心率平稳,利于机体修复白天劳损的组织。长期亥时熬夜易引发皮肤老化、代谢紊乱等问题。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