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忌日,又称“杨公十三忌”,是中国传统择日学中的凶日,主要流传以下几种起源传说:
1. 杨筠松订定说
相传为唐代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又称“杨救贫”)所制定。杨筠松一生为平民造福,却屡遭歹人陷害,据统计其一生共经历13次重大险境,但均因福德深厚、吉人天相而化险为夷。他将这13次遇险的日期记录下来,作为“忌日”告诫百姓,提醒在这些日子行事需谨慎,避免灾祸。
2. 杨家将纪念说
另一种说法与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有关。杨家将满门忠烈,尤以杨老令公(杨继业)战死沙场的事件最为悲壮。相传杨老令公正月十三在两狼山之战中殉国,其后代也多遭不幸,此日被视为“大凶之日”。民间为缅怀杨家将的忠勇,将正月十三定为“杨公忌”,后逐渐扩展为13个忌日。
3. 杨公狂言丧子说
民间更流行的版本是“杨公狂言丧子”的传说。古时有一杨姓大户有13个儿子,常在无子邻居面前炫耀,称“就算老天每月收去一个儿子,也能留一个送终”。结果有一年瘟疫爆发,加上闰月,其13个儿子恰好按月依次去世,最终只剩他孤苦终老。人们认为这是“狂言招祸”,其遭遇对应“十三”这个数字,故将这些日子定为不吉利的“杨公忌”。
二、生于杨公忌日的人命运传说
民间普遍认为,生于杨公忌日的人命运多舛,但也有学者提出质疑,主要说法如下:
1. 民间负面命运说法
传统观念认为,杨公忌日“阴气太重”,生于此日的人易遭遇不幸:
男性:多为“辛苦命”,一生奔波劳累却难有积蓄,事业难成,即使赚钱也难有余财。
女性:多为“孤苦命”,易出现晚婚、离婚或孤独终老的情况;若嫁入命格较弱的家庭,可能克夫;若丈夫命硬,则易引发婚姻矛盾。
民间针对此类命格的“破解” *** 包括:男性佩戴“玳瑁”(阳气重的物品)以平衡运势,娶土命或火命的女性为妻;女性则建议嫁丧偶或离异的男士(需带男孩),且家中男丁数量不少于女丁,若生女儿可取男孩名以化解。
2. 学术质疑说法
也有学者对“杨公忌日出生者命运不好”的说法提出质疑。清代学者在《协纪辨方·辩伪》中指出,“杨公忌”是后人附会的迷信说法,毫无天文历法或命理依据。文中提到,即使是圣人孔子、文豪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生日也在“杨公忌”之列,可见其说法不可信。命理学者进一步强调,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应综合八字组合、五行搭配等因素判断,单一日期无法决定命运。
3. 实际案例参考
部分易学从业者通过案例认为,生于杨公忌日的人确实易遇波折,如难产、子女不顺、婚姻坎坷、生活贫困等。但同时也指出,若能保持平和心态、多行善事、避免张狂,或可通过后天努力减轻磨难。例如,入寺庙礼佛三月余,或在生活中践行“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的理念,或可改善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