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离婚并没有“全面变难”。全国层面并不存在统一的、新增“禁止离婚”的规定;变化主要体现在登记流程的优化与家事审判规则的细化,例如推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强化婚姻家庭辅导、治理高额彩礼,以及更高法在2025年2月1日出台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对房产、债务、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问题作出更明确裁判指引。整体方向是减少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稳定并更好保护弱势方权益。
哪些情形确实会更难或被限制
现役军人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除非军人存在重婚、家暴、屡教不改等重大过错(《民法典》第1081条)。
女方特殊时期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民法典》第1082条)。
协议离婚的“冷静期”与材料要求:协议离婚需经历30天冷静期,期满后30日内双方共同申领离婚证;同时需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达成书面协议,缺项往往不予受理。
诉讼离婚的“门槛”:首次起诉未判离后,若无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再次起诉通常不受理;能否判离取决于是否达到“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标准(如重婚、家暴、虐待遗弃、赌毒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等)。
“假离婚”不受保护:当事人主张“假离婚”请求确认离婚无效,法院不予支持;若借离婚恶意逃债,债权人可依法申请撤销离婚协议中的相关财产分割条款。
哪些说法并不准确
“2025年起全面禁止离婚/离婚一律更难”不属实。现行规则是对既有法律(如《民法典》)与既有程序(协议离婚冷静期等)的执行与细化,并非新增“禁离”条款。
“手机上随时随地都能离、一次判离、无需冷静期”属于误导性宣传。线上更多是立案、调解、送达等环节的便利化,是否判离仍以法院对“感情破裂”的认定及程序规则为准;协议离婚的30天冷静期仍然存在。
“全国统一新规自某日起实施并大幅加码”并不严谨。各地可能在登记服务与家事调解上优化流程,但核心法律框架仍是《民法典》及更高法司法解释,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新婚姻法”在2025年另行颠覆性生效的情形。
给到你的实用建议
协议离婚:提前就抚养、财产、债务达成可执行的书面协议;冷静期内如遇家暴或紧急风险,及时报警并保存证据,必要时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诉讼离婚:准备关键证据(如家暴的报警记录/伤情鉴定、分居事实、对方重婚/与他人同居、赌毒处罚记录等);若对方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可向法院申请行为禁令/保护令,主张优先抚养或相应救济。
涉及财产与债务:关注对方是否存在隐匿、转移、挥霍共同财产或不当打赏等情形,依法请求分割补偿;对以离婚规避债务的,注意依法撤销相关财产分割条款的可能性。
办理渠道:可优先利用婚姻登记的全国通办与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诉讼阶段可考虑线上立案/视频调解以提升效率。
法律提示:以上为一般信息,不构成具体法律意见;如涉复杂财产、家暴或子女抚养争议,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或当地法院/民政部门获取针对性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