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忌参加娱乐活动:传统观念中,娱乐活动(如婚礼、庆祝会、电影、音乐演出等)与丧事的悲伤氛围冲突,孙女辈应避免参与,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尤其葬礼期间,高亢的哭声或喧闹的娱乐行为会被视为不吉利。
2. 忌过分哭泣:哭泣是情感宣泄的正常方式,但过分高亢或持续的哭声被认为会让逝者“留恋人世”,影响其“安心离去”。孙女辈需控制情绪,可选择私下找空间释放悲痛。
3. 忌穿红色衣物:红色象征喜庆、吉祥,与丧事的肃穆氛围对立。孙女辈在守孝期间(通常百日内)应避免穿红色衣服、佩戴红色饰品,家中也不宜摆放红色装饰品。
4. 忌参加婚礼:婚礼是“喜事”,而丧事是“哀事”,两者气场冲突。孙女辈在老人去世后一段时间内(通常百日内)不宜参加婚礼,若必须参加,需选择素色服装,避免鲜艳颜色。
5. 忌与老公同房:传统习俗认为,老人去世后,家庭气场较弱,夫妻同房属于“不洁之事”,可能沾惹逝者灵体或污浊气场,需克制直至守孝期满。
6. 忌过生日:生日是“庆祝生命”的日子,而丧事是“缅怀逝者”的时期,孙女辈在守孝期间应避免庆祝生日,以免淡化对逝者的思念。
7. 忌剪头发/指甲: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头发、指甲被视为“破坏身体完整性”,可能带来“不吉利”的运势,需守孝期满后再进行。
8. 忌洗澡/游泳:老人去世后,身体较为虚弱,洗澡、游泳可能导致“招风寒”或“沾惹邪气”,需守灵期间(通常37天)避免。
送葬后去晦气的 ***
1. 先去宗教场所净化:若有佛寺、道观、城隍庙等宗教场所,可进去上香礼拜,借助宗教仪式清除身上的“晦气”;若没有,可选择在外面逛逛街、吃顿饭或看场电影,转移注意力后再回家。
2. 避免直接回家:参加葬礼后,不要直接回家,更不要邀请朋友直接去家中聚会。可在外面找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如商场、咖啡馆),避免将“晦气”带入家中。
3. 开车回家的注意事项:若开车去参加葬礼,回家前需先开启车辆大灯行驶一段距离,再关闭大灯;到家后,可将车停在车库或楼下停留1015分钟,避免直接将“晦气”带进屋内。
4. 换衣与清洁:回家后立即换下参加葬礼的衣服,并用清水彻底清洗;用温水洗澡(避免冷水),更换干净的衣物,彻底清除身上的“晦气”。
5. 盐米洒门祛晦:取一小碗,放入少量盐和米(比例为1:10),混合均匀后,面向门口将盐米往外洒,同时口念:“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此 *** 可驱散入门前的“晦气”。
6. 点除秽灯或:可在家中点燃一盏“除秽灯”(或普通台灯),放置于客厅或门口,持续照明12晚,以“驱散污秽”;或在进门后点一支,待其燃尽后再掐灭,寓意“送走晦气”。
7. 抖衣与拍打:进门前,可将外套、裤子脱下,轻轻抖动或拍打,象征“抖落”身上的“晦气”;也可用手轻拍肩膀、手臂,进一步清除残留的“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