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军事领域
1.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代 *** 政治家):元世祖时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首任),主政期间推行系列改革——疏浚滇池、兴修水利(松华坝、海口河等),解除水患;设立路、府、州、县行政体系,将云南行政中心从大理迁至昆明;创办云南之一座孔庙(昆明文庙),推广儒学教育;招抚土司、减轻赋税,促进民族融合。其政绩使云南“旧政一新”,被追封为“咸阳王”,是云南融入中央政权的关键推动者。
2. 郑和(1371—1433,明代航海家):昆明昆阳人,明朝七下西洋(1405—1433)的领航者,率领庞大船队远航至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30余国,完成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壮举。其远航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云南人的“航海骄傲”。
3. 李根源(1879—1965,近代政治家、军事家):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朱德、 *** 等人才);辛亥革命后任云南军军政总长,参与推翻清朝统治;抗战时期任云贵监察使,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4. 周保中(1902—1964,东北抗联将领):大理湾桥人,1927年加入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东北,参与创建东北抗日联军(任第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率部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周旋14年,被誉为“白子将军”。其撰写的《周保中抗日游击日记》为研究东北抗联提供了珍贵史料。
二、文化艺术领域
1.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昆明人,正德六年状元,因“大礼议”事件被贬云南30余年。谪居期间,潜心著述,完成《升庵集》(收录诗文2300余篇),其诗文风格清新俊逸,涵盖经史、诗词、音韵等领域,是云南古代更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有“明代三大才子”之称。
2. 徐霞客(1587—1641,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江阴人,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游历云南,历时100余天,足迹遍及大理、丽江、保山等地。其《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部分达10万字,详细记录云南山川地貌(如苍山洱海、滇池)、民风民俗(如白族“三月街”),成为后世研究西南边疆地理、历史的重要文献。
3. 张胜温(宋代画家):大理人,绘制《梵像卷》(又称《张胜温画卷》),全长1635.5厘米,宽30.4厘米,绘有774位人物(包括佛、菩萨、天王、罗汉及世俗人物),融汉传、藏传、南传佛教艺术于一体,展现了大理“妙香佛国”的宗教文化与艺术水平,是云南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 杨丽萍(1958—,当代舞蹈家):大理洱源人,白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以《雀之灵》(1986年创作)成名,该作品将白族“绕三灵”传统舞蹈与现代编舞理念结合,成为中国民族舞蹈的经典之作;后续推出《云南映象》(2003年),融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服饰元素,展现民族文化动态之美,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三、学术思想领域
1. 方国瑜(1903—1983,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丽江纳西族人,云南大学教授(任教47年),长期致力于西南边疆历史、民族研究。其代表作《纳西象形文字谱》系统记录纳西族象形文字,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云南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等重要观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2. 李元阳(1497—1580,明代学者、理学家):大理太和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监察御史(以直言敢谏著称,被称为“真御史”)。晚年致力于方志编撰,完成《云南通志》(万历年间)、《大理府志》(嘉靖年间),为云南历史资料的保存做出重要贡献;其学术思想融合儒、释、道,提出“性本论”(认为“性”是先天本性,“心”是后天感知),影响后世。
四、科技工商领域
1. 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学家、诗人):嵩明人,隐居乡野30余年,潜心研究本草。著《滇南本草》(早于《本草纲目》142年),收录云南本地药材544种(占云南中草药半数以上),详细记载药材产地、功效、用法,是云南中医药的重要典籍;同时擅长诗词,著有《玄壶集》《续西游记》等。
2. 郑一斋(近代儒商):玉溪人,20世纪初云南著名商人,经营“顺昌隆”商号,业务涵盖棉纱、布匹、茶叶等领域,成为云南首富。其经商注重诚信,常以“儒商”自居,积极参与公益(如修建桥梁、资助贫困学子),推动云南商业发展。
五、革命英烈领域
1. 王德三(1898—1930,云南早期领导人):祥云人,1922年加入中国,1927年任云南省特委书记,1928年任之一届省委书记。其在云南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前写下《狱中遗书》,表达“为主义而牺牲”的决心,年仅32岁。
2. 李鑫(1897—1929,云南地方党组织创建人):龙陵人,东南大学毕业,1926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后受党组织派遣回云南,建立云南地下党组织(1926年11月)。其深入矿区、农村,发动工人、农民运动;1929年在蒙自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