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是4月4日(星期五),农历三月初七。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1. 祭祀扫墓:作为清明节的核心习俗,是人们缅怀祖先、慎终追远的重要方式。传统做法包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清扫墓园、培新土、插新枝,叩头行礼;现代则更倾向于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环保形式,既保留追思之情,又减少环境污染。
2. 踏青郊游: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生机盎然,“踏青”(又称春游、探春)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活动。古时与扫墓结合,如今则是公园、郊外、乡村的热门场景,人们漫步赏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气息。
3. 荡秋千:历史悠久的清明习俗,古时用树桠枝为架,后发展为绳索加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能锻炼身体、培养勇气,部分地区还会举办比赛,增添节日欢乐氛围。
4. 放风筝:清明期间人们喜爱放风筝,白天放飞各式风筝,夜间则在风筝下挂彩色灯笼(称为“神灯”)。过去有剪断牵线让风筝随风而去的习俗,寓意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现多为娱乐活动。
5. 插柳: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有清明插柳的习俗,形式包括门头插柳、屋檐挂柳、妇女簪柳等。关于其起源,一说为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另一说认为柳有辟邪功用,能防止鬼怪侵扰。
6. 特色饮食:清明节有丰富的时令美食,如江南的青团(用浆麦草汁和糯米粉制成,馅心多为糖豆沙,油绿如玉、糯韧绵软)、蒿饼(新蒿嫩芽与糯米舂融,包馅蒸熟,带植物清香)、馓子(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南北有麦面、米面之分)等,既是祭祀的必备食品,也是家人团聚的美食。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