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闰月”为“虚月”,谐音不吉利:闰月是农历为协调阴阳历差异额外增加的月份,并非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中的常规月份,民间将其视为“没有”的月份,谐音“霉月”。结婚作为人生重大喜事,讲究“图吉利”,因此老一辈认为闰二月不适合举办婚礼,担心沾染“霉气”影响婚姻运势。
2. “双春”寓意“第二春”,不利婚姻稳定:闰二月通常伴随“双春年”(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民间将“双春”解读为“第二春”,认为新人在此时结婚可能会有“再婚”的隐喻,与大喜之日的喜庆氛围冲突,故被视为不吉利。
3. “阴差阳错”,婚姻易生波折:民间认为闰年是“阴差阳错”的年份,闰月则是“阴差阳错”的月份。新人若在闰二月结婚,可能会面临“两头忙”“不得清闲”的生活状态,暗示婚姻中易有琐碎矛盾,不利于长久幸福。
结婚月份的讲究
1. 避开“三七九月”:农历三月、七月、九月分别对应清明、盂兰(中元节)、重公(寒衣节)三大鬼节,传统观念中认为这些月份“阴气重”,办喜事会冲淡喜庆氛围,影响婚姻运势,因此需避开。
2. 避开“三娘煞”日:相传“三娘煞”(每月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是破坏姻缘的日子,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她便在每月这些日子捣乱,影响新人结合。结婚日期需避开这些日子。
3. 以女方八字为准,遵循“女靠出嫁日”:传统命理学认为,女方出嫁的吉日需优先考虑女方八字,有“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的俗语,即不同属相的女子对应吉月(如属鸡、兔的女子正月、七月结婚大吉;属虎、猴的女子二月、八月结婚大吉)。男方需尊重女方意见,共同商议确定吉日。
4. 选择有意义的吉日:可选择恋爱中的纪念日(如相识日、表白日),既浪漫又有纪念意义;或选节假日(如五一、国庆),方便亲友赴宴且不影响工作。需避开新娘月经期,确保婚礼当天状态良好。
5. 兼顾气候与工作计划:若举办户外婚礼,需选择晴朗少雨、温度适宜的季节(如春季三四月、秋季九十月),并备好应急方案(如雨棚、备用场地);尽量避免将婚礼定在工作高峰期或出差前后,以免影响筹备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