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寒露风的标准是什么

admin

时间范围: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即每年9月1日—10月10日。

判定要素:以日平均气温、日更低气温和雨日为指标,结合冷空气过程,分为干冷型与湿冷型两类。

等级阈值(满足任一类即可判定发生):

出现寒露风的标准是什么

干冷型

轻度:日平均气温 ≤22℃ 且 >16℃,持续 ≥3天;或日平均气温 ≤22℃ 持续 2天且当日日更低气温 ≤16℃。

重度:日平均气温 ≤20℃,持续 ≥3天;或日平均气温 ≤20℃ 持续 2天且当日日更低气温 ≤16℃。

湿冷型

轻度:日平均气温 ≤23℃,持续 ≥3天;或日平均气温 ≤23℃ 持续 2天且当日日更低气温 ≤16℃。

重度:日平均气温 ≤21℃,持续 ≥3天;或日平均气温 ≤21℃ 持续 2天且当日日更低气温 ≤16℃。

区域判定:当某区域内达到某一等级的站点数占比达到阈值时,可发布相应区域寒露风等级(轻度/中度/重度)。

以上为气象行业标准《寒露风等级(QX/T 942008)》的核心判定规则。

二、按水稻品种与发育期的常用农业气象指标

适用期:晚稻孕穗—抽穗扬花期。

品种阈值(连续≥3天):

粳稻:日平均气温<20℃,易造成空壳、瘪粒增加。

籼稻/杂交稻:日平均气温<22℃,易造成空壳、瘪粒增加。

危害规律:低温出现越早、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重;若伴有大风、阴雨或过于干燥,危害加重。

三、区域差异与时间特点

区域阈值(业务上常用作是否达到“寒露风”过程的参考):

长江中下游: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0℃。

华南: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2℃。

时间特点:长江中下游多见于9月中下旬,华南多见于10月。

四、快速判定示例

某地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1.5℃/21.0℃/20.5℃,且每日日更低气温 >16℃、无降水:按干冷型判定为轻度寒露风。

某地连续2天日平均气温20.0℃,第3天降至19.5℃,且第2天日更低气温 15.5℃:按干冷型“≤22℃ 持续 2天 且当日日更低 ≤16℃”判定为重度寒露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