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请客人数如何计算

admin

计算结婚请客人数需先明确宾客范围,通常分为四大类,由新人及父母分别统计(确保覆盖所有关系圈):

1. 新娘侧:新娘的朋友、同事、领导;

2. 新郎侧:新郎的朋友、同事、领导;

结婚请客人数如何计算

3. 新娘父母侧:新娘的亲戚(直系及旁系长辈、平辈)、新娘父母的朋友;

4. 新郎父母侧:新郎的亲戚(直系及旁系长辈、平辈)、新郎父母的朋友。

统计时需包含宾客家属(如配偶、子女,能走路的小孩需单独占座),避免后续遗漏。

二、初步预估:结合日期与关系调整人数

根据婚期类型(休息日/工作日)及宾客类型(必须请/可请可不请),用以下 *** 调整预估人数:

1. 日期系数法:

休息日(周六、周日):宾客出席率高,预估人数=(必须请的宾客+可请可不请的宾客)×1.5;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亲戚因工作原因出席率低,朋友出席率中等,预估人数=(必须请的亲戚×0.8)+(可请可不请的亲戚×0.5)+(必须请的朋友×1.2)+(可请可不请的朋友×0.7)。

2. 分档处理法:

将宾客分为A档(必须邀请,如直系亲属、密友)和B档(可请可不请,如远亲、普通同事)。初期预估仅算A档人数,后期根据回复情况补充B档(避免B档临时出席导致席位不足)。

三、精准计算:转化为桌数的实操步骤

预估人数确定后,需转化为具体桌数,同时预留弹性空间:

1. 基础桌数计算:按每桌10人计算(酒店通常按10人桌收费,且保证舒适度),基础桌数=预估人数÷10(取整数,如205人→20桌)。

2. 备桌规则:

不确定是否出席的宾客:按其预估人数的1.2倍计算(如30人不确定→36人,即4桌);

额外预留13桌(占总预估人数的5%10%),应对临时增加的宾客(如远方亲戚带家属、朋友带朋友)。

3. 场地适配:预订场地时,需选择能容纳“基础桌数+备桌+510桌”的宴会厅(如基础20桌+备3桌→需找能放2530桌的场地),避免场地过小无法加桌。

四、后续确认:动态调整人数与桌数

1. 二次确认(婚礼前12个月):通过请柬(电子/纸质)或 *** 询问宾客是否能出席、是否带家属(如“您带对象一起来吗?”),更新出席名单。

2. 最终确认(婚礼前1周):统计“确定出席”“不确定出席”“确定不来”的人数:

确定出席:按实际人数÷10计算桌数;

不确定出席:按之前预留的1.2倍计算桌数;

确定不来:释放其预留的桌数(如之前为某宾客预留1桌,其不来则减少1桌)。

3. 特殊情况处理:

若出席人数远超预期(如超过基础桌数10%):联系酒店加桌(需提前确认加桌费用及场地空间);

若出席人数远低于预期(如低于基础桌数20%):可与酒店协商换小场地,或邀请B档宾客填补空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