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特有的连续性阴雨天气现象,通常始于6月中旬,终于7月上中旬,历时约20至30天。这一时期因恰逢江南梅子黄熟而得名,又因持续降水导致器物易霉,故又称“霉雨”。
入梅与出梅的具体时间框架
入梅:传统历法以“芒种后之一个丙日”为入梅标志,气象学则要求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通过20°N且江淮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面(持续三日以上)。多数年份入梅时间集中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例如,2024年浙江绍兴入梅时间为6月9日,上海地区常年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19日。
出梅:传统历法以“小暑后之一个未日”为出梅节点,气象学则需满足副热带高压北跳至2025°N区间且雨带明显北移。多数年份出梅时间集中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
梅雨季的气候特征
梅雨季的核心特征为持续阴雨、高温高湿:日平均气温普遍维持在2530℃,相对湿度长期高于85%,降水形式包括短时强降雨(“暴力梅”)和连绵细雨,易引发物品霉变、城市内涝及农业病虫害等问题。
异常情况说明
梅雨季的时间和强度存在明显年际变化:若入梅早于6月上旬或出梅晚于7月下旬,称为“早梅雨”或“特长梅雨”(如1954年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若入梅晚于6月下旬或出梅早于7月上旬,称为“迟梅雨”或“短梅”;若整个梅雨季无明显降水,则称为“空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