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迎战”的胜率分析需结合市场竞争格局、腾讯自身优势及挑战综合判断
在AI大模型To C(面向消费者)市场的“迎战”中,腾讯通过“接入DeepSeek+大规模投流+组织架构调整”的组合拳,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逆袭,但胜率仍受多重因素影响,难以用具体数值衡量,需从以下维度分析:
一、腾讯“迎战”的核心优势:提升胜率的关键支撑
1. 流量与生态协同能力:腾讯系(微信、 *** 、腾讯浏览器、腾讯视频等)拥有13亿+用户,是其最核心的“武器库”。接入DeepSeek后,腾讯将旗下大量产品(如微信搜索、 *** 浏览器)与元宝深度绑定,通过“生活服务”九宫格、“微信搜索”跳转链接等黄金流量入口为元宝引流,甚至将微信“摇一摇”“朋友圈”等场景与元宝功能结合,实现了“流量对流量的加持”。这种生态内循环能力,是字节跳动、阿里等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2. 技术整合与快速迭代能力:腾讯选择“接入DeepSeek+自研混元模型”的双路线,既借助DeepSeek的技术优势解决了自身模型“不够好用”的问题(如DeepSeekR1的“流畅版”解决了用户对AI卡顿的痛点),又通过自研混元T1深度思考模型保持技术自主性。腾讯调整组织架构,将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划归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由具备拉新经验的吴祖榕负责,提升了产品迭代与市场响应速度。
3. 市场抢占的时效性:腾讯抓住了DeepSeek爆火的市场窗口期(2025年1月DeepSeekR1发布后,18天内下载量达1600万)。2月13日官宣接入DeepSeek后,仅用27天就投入2.81亿元投流(超过2024年整个AI行业月投放量),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突破——2月18日日活突破109万,跃居AI原生APP行业第7位,后续更一度登顶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
二、腾讯“迎战”面临的挑战:影响胜率的不确定因素
1. 留存率与用户转化压力:AI应用市场的“烧钱换增长”模式已暴露弊端(如Kimi因烧钱导致用户留存率低,不得不收缩投放)。腾讯元宝虽通过投流实现了拉新,但1月活跃用户与豆包的重合率超过40%,如何将这批“徘徊用户”转化为长期用户,提升7日及30日留存率,是其面临的关键挑战。AI大模型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如会员收费模式在国内接受度低),长期烧钱难以持续。
2. 竞争环境的复杂性:AI大模型市场竞争格局未定,字节跳动(豆包)、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等竞争对手均有深厚积累。字节跳动虽放缓投流,但仍在探索“智能上限”与“新交互”;阿里通过“夸克升级”布局AI入口;百度则依托“文心一言”抢占C端市场。DeepSeek作为开源模型,可能与其他厂商合作(如月之暗面、MiniMax),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3. 技术与生态的长期考验:AI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普惠”与“生态闭环”。腾讯虽接入了DeepSeek,但需持续提升模型的“有用性”(如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与“易用性”(如降低使用门槛);需将元宝与腾讯生态(如微信、腾讯云、腾讯游戏)深度融合,打造“AI+场景”的差异化优势(如AI办公、AI教育、AI创作)。若无法实现技术与生态的突破,仅靠“流量+投流”难以维持长期胜率。
三、结论:胜率处于“动态变化”中,短期有机会,长期需看“内功”
腾讯通过“接入DeepSeek+大规模投流”的策略,短期实现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抢占了市场先机,胜率处于“较高水平”(如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第11位升至2025年的第1位)。但长期来看,胜率仍取决于“留存率提升”“竞争壁垒构建”及“生态协同效果”。若腾讯能解决上述挑战,将“流量优势”转化为“用户忠诚度”,并通过技术与生态的迭代保持差异化竞争力,其“迎战”的胜率将持续提升;反之,若无法应对留存率与竞争压力,胜率可能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