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数九周期从2025年12月21日(冬至日)正式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共计九个“九”(81天),至2026年3月11日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九:2025年12月21日~2025年12月29日(共9天);
二九:2025年12月30日~2026年1月7日(共9天);
三九:2026年1月8日~2026年1月16日(共9天,全年最寒冷时段);
四九:2026年1月17日~2026年1月25日(共9天);
五九:2026年1月26日~2026年2月3日(共9天);
六九:2026年2月4日~2026年2月12日(共9天);
七九:2026年2月13日~2026年2月21日(共9天);
八九:2026年2月22日~2026年3月2日(共9天);
九九:2026年3月3日~2026年3月11日(共9天)。
出九时间为2026年3月12日(当日为植树节),标志着冬季寒冷结束,春季正式来临。
数九歌原文及逐句含义
数九歌(又称《九九消寒歌》)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传统民谣,以通俗语言概括了冬至后气温变化与农耕节奏,核心内容为: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 一九二九不出手
指冬至后的前两个“九”(共18天),天气极为寒冷,人们因手部暴露在外会感到刺骨寒意,甚至不愿将手伸出衣袖或口袋。这一阶段是冬季的初始寒冷期,提醒人们需加强保暖,尤其注意手部、头部的防护。
2. 三九四九冰上走
是数九中最寒冷的两个“九”(共18天),此时河流、湖泊的冰层因持续低温达到最厚,表面坚硬平整,甚至能承受行人、车辆的重量。民间有“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谚语,强调这一阶段的极端寒冷,也反映了古人对冰雪活动的记忆(如冰上嬉戏)。
3.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逐渐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河边的柳树因感知到温度变化,枝条末端开始萌发嫩绿的新芽。此时人们可走出家门,到河边欣赏柳树的早春景象,标志着冬季向春季的过渡,自然界开始复苏。
4.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时,河面的冰层完全融化,河水恢复流动,甚至能看到鱼儿游动;八九时,北方的大雁因南方冬季食物匮乏,开始成群结队从南方飞回北方,准备繁殖后代。这一阶段是春季的明显标志,候鸟迁徙与河流解冻共同传递出“春回大地”的信号。
5.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最后一个“九”)结束后,再加一个“九”(共90天),即从冬至日起算90天,此时气温已完全回暖,土壤解冻、湿度适宜,农民开始牵着耕牛下地,翻耕土地、播种春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这一句象征着农耕生产的正式启动,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