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天下的绍兴酒文化

admin

绍兴酒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记载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绍兴城内仍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筑成鉴湖,为酿酒提供了优质水源,推动绍兴酒业兴起。魏晋时期,名士云集,酿酒、饮酒之风大盛;唐宋时,绍兴酒酿造技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成为天下闻名的“酒乡”;清代,绍兴酒被列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康熙《会稽县志》更有“越酒行天下”的赞誉。

二、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

绍兴酒的品质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会稽山的清泉汇成鉴湖,湖水来自会稽山麓36股溪流,经沙砾岩石层层过滤,水质甘洌、硬度适中,富含多种有益微生物,被称为“酒之血”;绍兴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空气中含有利于酿造的微生物圈,为黄酒发酵提供了天然环境。正如清人梁章钜所言:“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

闻名天下的绍兴酒文化

三、精湛独特的古法工艺

绍兴黄酒酿造遵循“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传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法工艺:立冬开酿(顺应天时,冬水纯净利于发酵),历经浸米(冬季浸米16天以上,让米粒充分吸水)、蒸饭(将糯米蒸熟至“外硬内软”)、落缸(加入麦曲、酒药,搅拌均匀)、开耙(人工搅拌调节温度和发酵速度,历时20余天)、压榨(分离酒液和酒糟)、煎酒(高温杀菌)、封坛(用荷叶、箬壳、泥头密封,陈贮35年)等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需酿酒师傅精准把控。

四、名士风流的酒文化传承

绍兴酒与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圣王羲之在兰亭“曲水流觞”,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诗人陆游与唐琬在沈园相遇,酒后留下《钗头凤》的凄美爱情;鉴湖女侠秋瑾“貂裘换酒”,展现豪情壮志;文豪鲁迅虽不嗜酒,却常去“泰甡”酒店小酌,其作品《孔乙己》中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成为经典场景;周恩来总理更是将绍兴酒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友人,彰显其国际影响力。

五、守正创新的现代发展

近年来,绍兴黄酒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一方面,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如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一期项目投产,实现酿造智能化、勾调数字化、物流无人化,年产能达10万吨;开发年轻化产品,如黄酒咖啡、黄酒奶茶、黄酒棒冰、黄酒鸡尾酒等,吸引年轻消费者;打造文化体验场景,如黄酒小镇(东浦)、中国黄酒博物馆(越城区下大路557号),通过沉浸式体验、品鉴馆、慢酒馆等,让游客感受黄酒文化的魅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