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幼儿园活动策划

admin

以“感恩有你,真情成长”为核心主题,分级部设计特色子主题:

小班:“亲亲一家人”(聚焦家庭亲情,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中班:“让爱住我家”(扩展至同伴、老师,感受集体温暖);

感恩节幼儿园活动策划

大班:“感恩的心”(深化感恩认知,传递对生活、社会的爱)。

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看、听、做、说”中理解感恩的意义,将感恩的种子播撒于心田。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层面:了解感恩节的来历(如西方传统节日、丰收感恩的起源)、特色食物(火鸡、南瓜饼、玉米)与象征物(火鸡、蓝丝带、爱心),知道感恩是表达谢意、尊重他人的方式。

2. 情感层面: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同伴互助的快乐、老师付出的心血,萌发对家人、朋友、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朴素情感。

3. 行为层面:通过“护蛋行动”“爱心卡 *** ”“感恩传递”等实践活动,学会用语言(说“谢谢”“我爱你”)、动作(拥抱、捶背、倒水)、手工( *** 感恩礼物)等方式表达感恩,养成“心存感恩”的习惯。

三、活动时间

周期:11月全月(分阶段开展)

准备阶段:11月上旬(布置环境、发放通知、准备材料);

实施阶段:11月中旬(每日感恩行动、教学活动、亲子互动);

*** 阶段:11月下旬(园级感恩节主题活动,如美食分享、文艺汇演)。

四、活动准备

1. 环境创设:

园级:大厅 *** “巨型火鸡”造型(用纸箱、彩纸装饰,悬挂“Happy Thanksgiving Day”横幅);摆放各班幼儿参与 *** 的“感恩小人”(风格各异,与幼儿身高相近,展现感恩场景,如“给妈妈捶背”“帮老师整理图书”);设置“感恩墙”(张贴幼儿绘制的“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画作、感恩卡片)。

班级:用“手印火鸡”(幼儿手掌蘸颜料印制)、“爆米花吊饰”(彩色爆米花串)、“羽毛装饰”(模拟火鸡羽毛)布置教室墙面;设置“感恩角”(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感恩物品”,如“妈妈的手链”“爸爸的眼镜”,标注“我爱妈妈”“谢谢爸爸”)。

2. 材料准备:

手工类:彩色卡纸、彩笔、剪刀、胶棒、贴纸(感恩字样、爱心、花朵)、透明胶水( *** “感恩石头”“感恩卡片”);

游戏类:玉米粒(玉米游戏)、小勺(南瓜赛跑)、眼罩(“找父母”游戏)、乒乓球(“看谁接得多”游戏);

食品类:水果(苹果、香蕉、橘子、提子)、沙拉酱( *** 水果沙拉)、点心(食堂 *** 的小蛋糕、饼干)、爆米花(串成项链,活动当天佩戴)。

3. 其他准备:

提前联系家长:发放《感恩节活动通知》(说明活动目的、时间、流程及家长配合事项,如“准备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协助 *** 感恩卡片”);

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熟悉活动流程;

安全保障:检查场地设施(如舞台稳固性、电器安全),安排专人负责幼儿安全(如游戏环节、户外活动)。

五、活动流程

(一)预热阶段:感恩周(11月中旬,持续5天)

以“每日一个感恩行动”为线索,引导幼儿通过简单实践感受“感恩”的具体表达:

周一:“宝贝为您捶捶背”(幼儿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捶背,用动作表达关心);

周二:“宝贝为您洗洗脚”(幼儿为家人洗脚,感受“照顾他人”的不易);

周三:“宝贝为您端杯水”(幼儿为家人端一杯温水,学会“主动关心”);

周四:“宝贝送您一个吻”(幼儿给家人一个拥抱或亲吻,用肢体语言传递爱);

周五:“宝贝秀一下”(幼儿在班级分享“感恩行动”的感受,如“我给妈妈捶背,妈妈笑了”“我给爸爸端水,爸爸说我长大了”)。

(二) *** 阶段:园级感恩节主题活动(11月下旬,选择一天)

上午:开场与文艺汇演

1. 抱抱日:早上迎接幼儿与家长时,老师、幼儿、家长之间互相拥抱,说“感恩节快乐”;

2. 主持人开场:由幼儿或老师担任主持人,介绍感恩节的由来(如“1621年,之一批移民来到美国,与印第安人一起庆祝丰收,从此有了感恩节”),强调“感恩”的意义(如“感恩是爱,是感谢身边的人”);

3. 文艺表演:

小班: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幼儿扮演小乌鸦,用动作表现“给妈妈捉虫”的情节,感受妈妈的辛苦);

中班:情景表演《同伴互助》(幼儿表演“摔倒后同伴扶起”“分享玩具”等场景,体会同伴的温暖);

大班: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全体幼儿参与,用动作表达“感恩”的心意,感染家长);

4. 园长致辞:园长发表感恩讲话(如“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情,感谢同伴的陪伴之谊,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

5. 美食分享:

各班级将幼儿与家长共同 *** 的水果沙拉(如苹果沙拉、香蕉沙拉)、点心(如小蛋糕、饼干)摆放在指定区域;

幼儿与家长、老师一起品尝美食,学习“分享”(如“这是我做的沙拉,给你吃”“我们一起吃点心”)。

下午:亲子互动与感恩传递

1. 亲子游戏:

“找父母”(小班):幼儿戴眼罩,通过摸父母的脸、胳膊辨认出自己的家人(培养亲子默契);

“玉米游戏”(中班):将玉米粒藏在教室角落,幼儿分组寻找,找到最多玉米粒的小组获胜(体验“收获”的喜悦,懂得“珍惜粮食”);

“南瓜赛跑”(大班):用小勺托着南瓜跑,途中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锻炼平衡能力,感受“坚持”的力量);

2. 感恩传递:

小班:幼儿将“爱心护手霜”送给爸爸妈妈,说“妈妈,我给你擦护手霜”“爸爸,我爱你”(用简单动作表达爱);

中班:幼儿将“四叶草幸运符”送给同伴或老师,说“谢谢你帮我系鞋带”“老师,你辛苦了”(传递“幸运”与“感谢”);

大班:幼儿将“红丝带”送给家人、朋友或社区工作人员(如保安、清洁工),说“谢谢你保护我们的安全”“谢谢你打扫卫生”,并合影留念(扩大感恩范围,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3. 活动结束:

幼儿与家长、老师合影(背景为“巨型火鸡”),记录美好瞬间;

老师发放“感恩行动记录表”(让家长记录幼儿回家后的感恩行为,如“给爷爷捶背”“给奶奶倒水”,下次活动时分享)。

六、后续活动

1. 爱心展板:将幼儿 *** 的“感恩石头”“感恩卡片”“感恩画板”展示在幼儿园大厅,持续一个月,让更多家长、幼儿看到“感恩”的成果;

2. 家园共育:通过班级群、公众号发布活动照片与视频,让家长分享幼儿的“感恩行动”(如“我家宝宝回家后主动给奶奶捶背”“宝宝给邻居奶奶送了爱心卡片”),强化感恩教育的延续性;

3. 日常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如故事《小熊旅行》(讲述小熊接受他人帮助后说“谢谢”)、儿歌《我爱家人》(唱“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爷爷奶奶”)、主题活动“帮助他人”(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社区打扫卫生),让感恩成为幼儿的生活习惯。

七、注意事项

1. 安全之一:活动前检查场地与材料(如剪刀是否锋利、玉米粒是否有异物),游戏环节安排专人保护幼儿(如“南瓜赛跑”时防止幼儿摔倒);

2. 尊重差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调整活动难度(如小班“护蛋行动”用煮熟的鸡蛋,大班用生鸡蛋;小班手工用贴纸,大班用绘画),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

3. 家园配合:提前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意义,积极配合(如准备“感恩物品”“协助 *** 手工”),形成教育合力;

4. 情感引导:活动中多鼓励幼儿(如“你给妈妈捶背,妈妈一定很开心”“你做的爱心卡片真漂亮”),避免强迫(如不要强迫幼儿说“谢谢”,而是引导他们用动作、表情表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