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中,送亲人员的选择需规避“不吉利”或“影响新人婚姻”的人群,具体包括:
长辈限制:寡妇、离异人士(被认为有“不好姻缘”,会影响新人婚姻稳定);姑妈、姨妈(“姑”谐音“孤”,“姨”谐音“疑”,寓意婚姻孤单或猜忌);父母一般不直接送亲(避免因不舍导致婚礼氛围悲伤)。
平辈限制:新娘的亲姐姐、亲妹妹(部分地区有“姐送妹子,穷一辈子”的说法);嫂子(“嫂”谐音“扫”,被认为会“扫走”新人福气)。
特殊人群:孕妇(不安全且部分地区认为会“抵触喜气”);属相与新人相冲者(如属鼠、猴、龙的新娘,不能请属蛇、鸡、牛的人送亲,依此类推)。
2. 送亲人数要求
送亲人数需遵循“好事成双”的寓意,通常为双数(如4、6、8人),与男方接亲的“单数”凑成“双数”(如男方接亲3人,女方送亲4人,合计7人,返回时变为双数),象征夫妻和美、成双成对。
3. 着装规范
送亲服装需体现“喜庆、端庄、不抢风头”的原则:
颜色禁忌:忌穿白色、黑色(葬礼常用色,不吉利);忌穿红色(与新郎、新娘礼服撞色,避免“抢风头”);宜选淡色或浅色(如米色、粉色、浅蓝色)。
款式要求:避免暴露、花哨或过于华丽的服装(如吊带需外搭外套、领口选V领拉长比例);选择套装或得体连衣裙,佩戴简单配饰(如小项链、耳钉), *** 拖地长礼服(显得过于隆重)。
4. 行程与仪式禁忌
不直接送进男方家:送亲队伍需在新郎家附近的邻里家等候,不跟随进入(避免看到“耍笑新娘”的环节,认为不吉利)。
新娘上车方式:新娘不能自己走入婚车,需由弟弟或哥哥抱上、背上或抬上婚车(部分地区有“脚不沾地”的讲究,象征“脱离娘家,开启新生活”)。
进门与用餐礼仪:到达男方家后,需等男方派人“接”才能进入(避免“自闯”);用餐时少喝酒、少吃饭,尽快完成“嘱咐嫁女”的环节后返程(避免影响男方婚宴进程)。
5.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喧哗争吵:送亲过程需保持和睦氛围,忌大声喧哗、争吵或负面情绪(影响婚礼喜庆氛围)。
不带孩子送亲:孩子可能妨碍新人礼仪进行,且部分地区认为“孩子会带来晦气”。
不佩戴墨玉饰品:墨玉象征“忧愁”,被认为会给新人带来不吉(依当地习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