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五行学说中,月份与五行的对应主要基于季节更替和地支属性,核心逻辑是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末月归为土,其余月份按季节属性分配木、火、金、水。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1. 木属性月份: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
农历正月(寅月)、二月(卯月)为春季核心月份,万物复苏、草木萌发,象征“木”的生长之力;三月(辰月)为春季与夏季的过渡月,虽带土性,但传统上仍归为木属性延续。
2. 火属性月份:夏季(农历四月至六月)
农历四月(巳月)、五月(午月)为夏季初期与鼎盛期,气温升高、阳气旺盛,对应“火”的炎上特性;六月(未月)为夏季与秋季的过渡月,属土,但因夏季火性主导,部分说法仍将其纳入火属性范畴。
3. 金属性月份:秋季(农历七月至九月)
农历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为秋季核心月份,草木凋零、万物收敛,象征“金”的肃杀与坚韧;九月(戌月)为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月,属土,但秋季金性主导,仍归为金属性。
4. 水属性月份: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农历十月(亥月)、十一月(子月)为冬季初期与鼎盛期,气候寒冷、水流凝结,对应“水”的润下特性;十二月(丑月)为冬季与春季的过渡月,属土,但冬季水性主导,仍归为水属性。
5. 土属性月份:四季末月(农历三、六、九、十二月)
农历三月(辰月)、六月(未月)、九月(戌月)、十二月(丑月)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个月,传统认为四季更替需“土”来承载与过渡,故这四个月均属土属性。
注:部分说法会根据地支五行(如正月建寅、寅属木)或实际气候(如三月辰月湿度大、归为水)略有调整,但上述为最常见的传统对应规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