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属于从初秋向深秋过渡的关键节点
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划分以“立秋”为起始(公历8月79日左右)、“霜降”为结束(公历10月2324日左右),共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分位居秋季第四位,恰好处于秋季90天的中间位置,因此被称为“平分秋色”——既平分了秋季的时间,也平分了昼夜(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从气候特征来看,秋分之后,北半球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增多,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标志着初秋的暑热彻底消退,深秋的寒凉开始占据主导,是初秋与深秋的“分水岭”。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按顺序排列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秋分作为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如2025年秋分为9月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这一节气不仅是气候转折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传统“祭月节”的起源(后演变为中秋节),同时承载着“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的农耕文化意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