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稿节是瑶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与秋收节点紧密关联,是瑶族人民庆祝丰收、感恩自然的重要时刻。
节日起源与时间
倒稿节的日期源于农耕生产周期,此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均已收割完毕,标志着一年农忙的结束。节日前,村寨遵循“谁种谁收”的乡规民约,禁止乱割滥收;节日当天起,任何人可以上山下地收捡剩余成果,体现了对劳动成果的保护与共享。
主要习俗
1. 斗牛赛:力量与勇气的狂欢
斗牛是倒稿节更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多在大瑶寨举行。赛前,寨中长老为参赛青年扎“英雄节”(头饰),寓意吉祥与勇气。参赛者手持木棍与牛角斗,直至牛精疲力尽退阵,获胜者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呼。斗牛活动不仅是力量的展示,更是瑶族人民勇敢精神的传承。
2. 倒稿饭:丰收的盛宴
节日当天,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做糯米粑粑,酿造糯米酒,全家人及亲友围坐在一起享用“倒稿饭”。菜品丰盛,仅次于春节,体现了瑶族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与珍惜。
3. 倒稿歌:爱情与文化的纽带
夜晚,男女青年以歌传情是对倒稿节的重要纪念。活动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坪场燃起篝火,男女围坐对唱;二是小伙子到姑娘家门口唱“引歌”,姑娘在屋内唱“迎歌”,将小伙子迎进家里,边饮瓜瓢酒(糯米酒掺凉开水)、吃土特产,边对歌。歌曲中常带有“ *** 嘿,了啊也”的配词(瑶语“美好”的意思),充满喜悦与幸福。通过对歌,青年男女互诉心意,情投意合者会互留信物(如手电筒、背袋),约定下次相见,许多姻缘由此缔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