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劳动节(5月1日)仍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其核心内涵从未改变——致敬劳动者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传承“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的精神。这一节日源于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流血斗争,1889年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确定为国际劳动节,旨在纪念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的历史,凝聚全球劳动者的团结力量。
2025年劳动节在中国的法定安排
根据国务院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25年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与周末(4月27日上班)衔接,形成3天小长假。这一调整延续了近年来“优化假期结构、满足群众休闲需求”的思路,让劳动者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放松身心。
2025年劳动节的时代意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劳动节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激励亿万劳动者以奋斗为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 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号召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2025年“五一”前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242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披荣光,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标杆。
2025年劳动节的当代价值
在新时代,劳动节不仅是“休息日”,更是“奋斗的号角”。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技人员、车间里的产业工人,还是科研一线的研发者、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都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劳动节的存在,提醒我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