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时节有哪些注意事项

admin

1. 饮食:滋阴润燥,少辛多酸

秋季气候干燥,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饮食需以“滋阴润燥”为核心,优先选择梨、百合、银耳、蜂蜜、藕、荸荠等甘凉濡润之品;同时遵循“少辛多酸”原则,少吃辣椒、生姜、肉桂等辛辣发散食物,适当多吃葡萄、石榴、柚子、山楂等酸性食物,有助于收敛肺气、养护脾胃。应减少油炸、烧烤及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秋燥和脾胃负担。

2. 起居:早睡早起,适度“秋冻”

该时节有哪些注意事项

秋季阳气渐收,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于 *** 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展)。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初秋时节不宜过早增添过厚衣物,让机体适当“冻一冻”,以提高耐寒能力,但需注意“适度”——以自身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深秋或气温骤降时应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弱者。

3. 运动:舒缓柔和,避免过度出汗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但人体 *** 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健步走、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出汗,以免耗损阳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4. 情绪:收敛悲忧,保持舒畅

秋季万物凋零,易引发“悲秋”情绪,而悲伤又会损伤肺气,加重身体不适。需注重精神调养,保持内心宁静、心态平和,可通过多晒太阳、参与户外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

5. 防病:预防秋乏、秋燥及呼吸道疾病

秋乏:秋季人体易出现周身疲惫、昏昏欲睡的症状,可通过伸懒腰(舒展身体、挤压心肺)、常梳头( *** 穴位、疏通经络)、勤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缓解,但泡脚水温需控制在40℃左右,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秋燥:除了饮食滋阴外,还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避免呼吸道干燥;皮肤干燥者需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减少水分流失。

呼吸道疾病:秋季是流感、哮喘、慢性咽炎等疾病的高发期,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慢性病患者需加强病情监测,遵医嘱用药。

6. 其他:护肤与进补需适度

护肤:秋季血液循环变慢,皮肤易干燥、长细纹,需加强保湿,除使用护肤品外,还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乳类),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影响皮肤状态。

进补: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需避免盲目大补,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清补或温补,如痰湿较重者应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老年人气阴亏虚者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或麦冬、百合等养阴之品,但忌食大热大补食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