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颜色:自然过渡 vs 呆板均匀
天然翡翠的颜色是其核心特征之一,真翡翠颜色自然、有深浅变化(如绿色翡翠常从浅绿到深绿渐变),且有色根——颜色从内部向外逐渐变淡,边界模糊,呈丝状、团块状分布。而假翡翠颜色往往过于均匀、鲜艳(如“帝王绿”铺满整个手镯),或颜色浮于表面(像涂了一层颜料),无明显的色根过渡,整体显得呆板不自然。
2. 检查质地:细腻温润 vs 粗糙松散
真翡翠的质地细腻、紧密,用手触摸有油润感(类似摸婴儿皮肤),且有一定重量(翡翠密度约3.33g/cm³,比玻璃、塑料重)。假翡翠(如玻璃、塑料仿品)质地粗糙、松散,触摸无油润感,甚至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的颗粒感;重量明显较轻,拿在手里没有“坠手感”。
3. 辨别光泽:油脂光泽 vs 玻璃/蜡光
真翡翠的光泽是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在光线下看起来温润如玉,像涂了一层薄薄的油脂,反光柔和但不刺眼。假翡翠的光泽多为玻璃光泽(生硬、刺眼)或蜡光(表面涂蜡的假象),无油脂感,显得生硬不自然。
4. 听声音:清脆悦耳 vs 沉闷无力
用细绳将手镯悬挂(避免接触桌面),用玛瑙棒或金属棒轻轻敲击(力度适中),真翡翠会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类似“叮铃铃”的金属声),回音较长。假翡翠(如玻璃、塑料)声音沉闷、短促(类似“咚咚咚”的敲木头声),无清脆感。
5. 查验瑕疵:天然杂质 vs 完全洁净
天然翡翠难免有瑕疵(如棉絮、石纹、黑点、黄褐色锈斑),这些是翡翠的“天然身份证”——棉絮是翡翠内部的纤维状矿物,石纹是地质运动形成的裂隙愈合痕迹。假翡翠通常过于洁净(无明显瑕疵),或瑕疵形状规则(如圆形气泡,说明是玻璃仿品),无天然杂质的痕迹。
6. 测试硬度:高硬度 vs 低硬度
翡翠的硬度极高(莫氏硬度77.5),用尖锐物品(如指甲、钥匙、玻璃)刮擦,真翡翠无明显划痕(玻璃会被刮出白痕)。假翡翠(如玻璃、塑料)硬度低,容易被刮花(如塑料会被刮出划痕,玻璃会被刮出白痕)。
7. 看证书:权威认证 vs 无证/假证
权威鉴定证书是翡翠真伪的最有力证明,建议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等正规机构出具的证书。证书上会标注翡翠的种类(A货、B货、C货)、成分、密度、折射率等信息,可通过证书上的官网或 *** 查询真伪(如NGTC证书可通过官网输入编号验证)。无证书或证书信息模糊的翡翠,切勿轻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