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关于立夏养生

admin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立夏所在的“夏三月”(农历四、五、六月)提出总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段话明确了夏季养生的核心是顺应阳气升发、万物繁茂的特点,以“养长”为关键,同时强调心与夏气相通,需重点养护心脏。

1. 情志养生:戒怒戒躁,保持心境平和

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暑易入心”,高温易导致情绪烦躁、心神不宁。若情绪失控、大喜大悲,会扰乱心气,影响“长”气的充盈,甚至引发心火内生(如口舌生疮、失眠)。需“使志无怒”,通过冥想、书法、钓鱼等静态活动舒缓情绪,保持神清气和,让心气顺畅宣泄。

黄帝内经关于立夏养生

2. 饮食养生:增酸减苦,清补平和

立夏后,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需兼顾调心与养肝。核心原则是“增酸以生津,减苦以养胃”:

增酸: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番茄)能收敛汗液、滋养肝阴,防止出汗过多导致的气阴损伤(如乏力、口干);

减苦:虽夏季可适当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清热解暑,但过食会耗伤心气、损伤脾阳(尤其脾胃虚寒者),需适量;

忌辛温燥烈:避免辣椒、羊肉、高度白酒等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燥热,影响阳气升发。

3. 运动养生:适度有氧,避免剧烈耗散

夏季阳气外发,腠理开泄,剧烈运动(如快跑、重体力劳动)会导致大量汗出,耗气伤阴、损伤心阳(表现为心慌、气短)。建议选择和缓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宜,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运动后可饮用淡盐水、绿豆汤补充体液,避免贪凉饮冷(如冰饮)。

4. 起居养生:晚睡早起,午间小憩

顺应夏季“阳气渐长”的特点,需“夜卧早起”:

晚睡:不超过23点(避免熬夜,熬夜会耗伤心血,影响“养长”);

早起:57点(辰时,胃经当令,利于阳气升发);

午间小憩:11点13点(午时,心经当令)休息30分钟以内,可敛养心气、缓解午后疲劳,但忌久卧(超过1小时会伤气)。

5. 养生禁忌:规避伤阳行为

忌贪凉: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温度不宜低于26℃)、汗后当风或食用过多冷饮(如冰西瓜、冰淇淋),以免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阳(导致腹痛、腹泻);

忌熬夜:熬夜会耗伤“心血”,影响夏季“养长”,长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

忌过食苦味:苦味食物虽能清热,但过量会耗气,尤其不适合脾胃虚弱、手脚冰凉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