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杨岐山是什么地方

admin

萍乡杨岐山:禅宗祖庭与岩溶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萍乡杨岐山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中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萍乡城区约10公里,距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00公里,区位优越。景区规划面积57.2平方公里,涵盖杨岐、孽龙洞、凤鸣湖、九龙洞四大核心景区,以“禅宗之光、岩溶之奇、杨岐之韵”为核心特色,融合自然生态、宗教文化与休闲度假功能。

一、历史底蕴:禅宗杨岐宗的发源地

萍乡杨岐山是什么地方

杨岐山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本山祖庭。唐代天宝十二年(753年),乘广禅师开山立“广利禅寺”;北宋庆历初年(1041年),方会禅师在此创立杨岐宗,改寺名为“普通寺”,奠定了其在禅宗史上的正脉地位。杨岐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贴近生活,影响深远,至今仍传承不息。寺内保留有唐碑(唐代诗人刘禹锡撰文,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塔(乘广禅师塔、甄叔禅师塔,其中甄叔塔为“油盐塔”,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柏(“倒栽柏”,传为甄叔手植,虽逾千年仍苍劲挺拔)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其千年历史。

二、自然奇观:喀斯特溶洞与山水画卷

杨岐山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著称,核心自然景观为孽龙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孽龙洞形成于1.8亿年前,全长3200米,洞内恒温18℃,以“洞中四绝”(怪石、清风、流泉、飞瀑)闻名:既有“卧龙厅”高悬的钟乳石龙首(长约二丈,形如龙昂首)、“茅舍春柳”(酷似村野茶肆)、“芭蕉春雨”(石乳如蕉叶,滴水似雨声),也有“蓬莱仙境”(水中山景、白纱石幔)、“音乐厅”(钟乳石薄如瓷片,轻击发声)等奇幻景观,被誉为“天下之一洞、地下艺术长廊”。景区内还有凤鸣湖(上栗县第三大水库,库容387万立方米,湖心三岛四季青绿,周边溶洞、石林点缀)、千丘田(东麓山坡层层叠叠的梯田,传说为孽龙所造,有“蓑衣斗笠大”的趣味典故)、子午泉(子午时刻涌水量剧增,相传与海相通)等自然景观,构成“峰峦嵯峨、溪流蜿蜒、洞幽石奇”的山水画卷。

三、文化特色:多元融合的民俗与红色记忆

杨岐山不仅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还有丰富的民俗与红色文化。杨岐二十四景(如狮子口、寒婆岩、铁笼关虎、何仙庙、方竹林等)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传说:寒婆岩因“天下大慈化”庵尼姑圆寂而得名,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杨岐三关”之一(其余两关为案山关、同庆关);方竹林为杨岐寺特有(仅存于杨岐普通寺、万安寺等地,竹形似方,传为孝子所化或佛祖筷子所变);文廷式墓(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末思想家、史学家、“强学会”创立者的墓葬,墓表由挚友沈增撰写,记录了其推动“百日维新”的历史贡献。近代史上,杨岐山是红色根据地,案山关曾是革命烈士牺牲的地方,见证了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

四、旅游功能:休闲与科普的综合目的地

景区以“禅宗文化、休闲度假、岩溶探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近年来不断丰富业态:新建杨岐山地质博物馆(展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西迁精神传承基地(融入红色文化),推出“禅宗体验”“溶洞探险”“科普研学”等线路。景区注重生态保护,先后荣获“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省级科普小镇”等称号,成为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