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象:辛巳

admin

对应时间:约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辛巳年),此时宋仁宗赵祯14岁,刘太后垂帘听政已8年。

卦象:艮下艮上,为艮卦(《易经》第五十二卦)。艮为山,两山相重,象征静止、抑止,寓意“宜止不宜进”。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强调克制、守成,与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守成持重”的治国风格契合。

谶语解析

推背图第十八象:辛巳

1. 天下之母:明确指代刘太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出身寒微,原为真宗妃嫔,真宗晚年沉迷封禅,朝政多由其裁决。真宗去世后,13岁的仁宗即位,刘太后以“垂帘听政”之名掌握实权,成为宋朝之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符合“天下之母”的称呼。

2. 金刀伏兔:拆字谜。“兔”对应地支“卯”,“金刀”为“劉”(刘)的繁体结构(卯+金+刀),合指“刘”姓。此句进一步确认“天下之母”为刘太后。

3. 三八之年:数字计算。刘太后1022年(乾兴元年)开始垂帘听政,1033年(明道二年)去世,共执政11年(3×8=24,或理解为“三八”为“二十余年”的概数),期间仁宗从13岁成长至24岁,逐渐亲政。

4. 治安巩固:刘太后执政期间,通过兴修水利(如治理黄河)、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促进商业流通)、创设谏院(鼓励官员进谏)、兴办州学(推动教育发展)等措施,使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仁宗时期的“仁宗盛治”奠定基础。

颂诗解析

1. 水旱频仍不是灾:刘太后重视水利建设,虽仍有水旱灾害,但因治理得当,未造成大规模饥荒或社会动荡,故“不是灾”。

2. 力扶幼主坐灵台:“幼主”指宋仁宗赵祯。刘太后在仁宗年幼时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大权,确保仁宗顺利继位并成长,避免权臣篡位或宫廷政变。

3. 朝中又见钗光照:“钗光”指女性掌权。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11年,期间朝政决策多由其主导,“钗光照”形象地描述了女性在朝廷的影响力。

4. 宇内承平气象开:刘太后去世后,仁宗亲政,延续其政策,北宋进入“仁宗盛治”(历史上著名的治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呈现“承平气象”。

图像解析

图中绘有一位端坐亭中的妇女(象征刘太后),旁边伏着一只犬(仁宗赵祯属狗,古时称儿为“犬子”,隐喻仁宗年幼依附刘太后)。妇女的服饰华丽,符合皇后身份;犬的形态温顺,暗示仁宗虽为皇帝,但尚未亲政,需依赖刘太后。

金圣叹注解

金圣叹认为:“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帘听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狄青是北宋名将,虽战功赫赫,但因出身行伍,在朝中备受排挤(如被贬至陈州)。金圣叹将“犬”解读为狄青,可能是因狄青在刘太后去世后(1033年)才逐渐崭露头角,但更合理的解读应为“仁宗”(属狗),因图中犬伏于妇人足下,更符合“幼主依附太后”的场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