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春节通常被称为“汉年”(niangx diel),是苗族与汉族长期杂居过程中吸收的节日习俗,主要流行于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如黔东南部分村寨)。相较于苗年(苗族最隆重的传统新年),春节的隆重程度稍低,但仍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1. 节日前筹备:备年货与打扫卫生
春节前,家家户户会进行忙碌的准备工作:杀年猪、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部分家庭还会 *** 香肠、血豆腐,为家人缝制新衣服。会将房屋彻底打扫干净,迎接新年。
2. 除夕与团年饭:祭祖与禁忌
除夕当天,全家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餐前需用鱼肉、牛肉等盛于木皮、牛皮或树叶上,由祭师念古歌迎送祖先(称为“掐地下”)。饭后,成年人会守岁到午夜,随后打开大门放鞭炮,象征迎接“龙”进家,寓意新年吉祥。部分地区还有“测雨水”的习俗:用竹管装入十二粒黄豆(代表十二个月),加水后到正月十五观察黄豆胀发的数量,预测当年各月雨水情况。
3. 初一习俗:拜年与占卜
大年初一清晨,男性会早起煮新年饭(日常饭食多由女性 *** ,但新年饭需由男主人完成),避免泡汤(认为泡汤会给当年带来雨水之灾)。饭后,中青年男子会挨家挨户拜年(苗语称“对仰”),相互祝贺新年快乐;未婚青年则会前往“游方场”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初一清晨还有诸多禁忌:妇女不能舀米、纺棉花、扫地(认为会吓跑雨水、车走雨水或扫除银宝);部分地区会用黄豆占卜全年物价(将糯米饭与猪肉丢给狗,狗先吃哪种食物则对应物价上涨)。
4. 节日活动:传统娱乐与社交
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城郊、施洞、革东等与汉族毗邻的地区,会贴对联、耍狮子、舞龙灯(如台江县的“舞龙嘘花”,分为草龙、亮龙、硬龙三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地区会举行斗牛、赛马、捕鸟、打猎等活动;未婚青年则通过“游方”(男女对歌)交流情感,延续苗族传统的婚恋习俗。
5. 特殊地区的春节特色
台江县等部分地区,春节虽仿照汉族习俗,但融入了自身文化:如“舞龙嘘花”(惊险火爆的民间活动,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二月二敬桥节”(虽为苗族传统节日,但春节期间也会举行相关仪式,如架桥、敬桥、派发红蛋,祈求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