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重阳节的民风民俗

admin

河南是重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西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县也被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其重阳习俗融合了古老传说与地域特色,传承千年。

1. 起源与传说:桓景避灾与重阳文化根基

河南上蔡县流传着“桓景避灾”的经典传说:东汉时期,汝河瘟魔肆虐,青年桓景为救乡亲访仙学艺,得仙长费长房赠茱萸叶与菊花酒。九月九日,桓景带领乡亲登高避祸,分发茱萸、饮用菊花酒,最终斩杀瘟魔。这一传说成为河南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习俗的重要文化源头。

河南重阳节的民风民俗

2. 核心习俗:传统礼仪与饮食特色

登高辞青:河南多地保留着重阳登高的传统,如西峡县重阳镇的登高台、上蔡县的茱萸山等,人们借此祈求健康长寿、避灾祈福。登高不仅是秋游,更与“辞青”(秋季草木凋零,告别青绿)的节气文化呼应。

饮菊花酒与食重阳糕:菊花酒被视为“吉祥酒”,具有祛灾祈福的寓意;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以米粉、枣泥为原料,讲究者做成九层宝塔状,点缀两只小羊(契合“重阳”之“羊”),象征步步登高。部分地区还有炸油条、做绿豆面煎饼、磨栗粉拌蜜蒸糕等特色饮食,信阳一带则流行吃汤圆。

佩茱萸囊:茱萸因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功效,成为重阳“辟邪翁”。河南民间多将茱萸缝入香囊,赠予老人、儿童佩戴,以避邪求吉。

3. 地域特色:各地不同的重阳习惯

西峡县:作为“重阳之乡”,除了传统习俗,还有孝道文化展演、百名寿星孝心宴等活动,将敬老与节日结合;当地茱萸香囊备受青睐,成为特色文创产品。

上蔡县:保留着“桓景避灾”的祭祀仪式,如祭祖祈祥、摆放重阳糕,同时举办菊花展,弘扬重阳文化。

豫北地区: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谚语,石榴树种植户会在当日采摘石榴食用,寓意丰收与吉祥。

南阳地区:民间认为九月九是老君(老子)的生日,禁忌吹哨子(因老君小名为“哨”),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如铁匠、药业)更为谨慎,体现对传统信仰的尊重。

4. 现代传承:从传统到时尚的文化创新

近年来,河南多地将重阳文化与旅游、文创结合,如西峡县举办“重阳文化旅游节”,融合民俗演出、文创展览、登高祈福等活动,推动重阳文化走向大众;河南卫视《2024重阳奇妙游》等节目,以现代传媒手段演绎重阳习俗,吸引年轻群体参与,让古老节日焕发新活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