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口诀 奇门遁甲如何运用

admin

奇门遁甲的口诀是其逻辑框架与实战经验的浓缩,涵盖基础规则、吉凶判断及排盘要领,以下是最实用的核心口诀:

1. 阴阳遁排布总纲

口诀: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

奇门遁甲口诀 奇门遁甲如何运用

解读:阴阳遁是奇门遁甲的底层逻辑,决定三奇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的排列方向。阳遁(冬至后至夏至前)时,六仪顺时针排列,三奇逆时针排列;阴遁(夏至后至冬至前)时,六仪逆时针排列,三奇顺时针排列。

2. 三奇六仪固定顺序

口诀:三奇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九宫排列永不变)。

解读:三奇(乙、丙、丁)代表天上的吉星(日、月、星),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代表六支军队,是奇门盘中的核心元素,其顺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3. 八门吉凶与执事歌

口诀1:八门吉凶划分——吉门(开、休、生),凶门(死、惊、伤),中平门(杜、景)。

口诀2:八门执事歌——欲求财利往生方,葬猎须知死路强,开门征战远行吉,休门见贵最为良。

解读:八门是日常决策的“指南针”,开、休、生为吉门,适合求财、远行、见贵;死、惊、伤为凶门,适合丧葬、猎捕等特殊场景;杜、景为中平门,需结合其他因素判断。其中,“生门”是求财的核心吉门,“休门”是见贵人的关键。

4. 九星吉凶意象

口诀:九星吉凶——天辅(大吉)主教育、文化;天心(大吉)主管理、医卜;天蓬(凶)主大胆妄为、盗贼;天芮(凶)主疾病、问题根源。

解读:九星(天蓬、天任、天冲、天辅、天英、天芮、天柱、天心)代表天上的星宿,其吉凶与所主事务相关。天辅、天心为吉星,适合文化、管理类事务;天蓬、天芮为凶星,需规避风险或解决健康问题。

5. 吉凶判断实战口诀

口诀1:三奇得用——天上三奇乙丙丁,透干遁甲利出行。得遇吉门星与神,百事可为万事亨。

解读:乙、丙、丁(三奇)遇到吉门(开、休、生)和吉星(天辅、天心等),做事大多顺利,尤其适合出行、求财。

口诀2:急则从神缓从门——急事看值符、天乙方位;缓事选开、休、生吉门行动。

解读:遇到紧急情况,可向值符(天乙贵人所在方位)或天乙方位寻求帮助;非紧急情况,选择开、休、生吉门行动,更易成功。

二、奇门遁甲运用步骤与技巧

1. 确定预测基础信息

关键动作:明确预测的农历时间(奇门以农历为准)和地点(以预测者所在位置为中心),这是起局的必要条件。例如,预测2025年中秋节的财运,需确认农历八月十五的具体时间(如公历9月29日)和所在地(如北京)。

2. 手动排盘核心步骤

步骤1:排四柱:将阳历时间转换为干支四柱(年、月、日、时)。例如,2025年9月13日14时,转换为乙巳年甲申月己卯日壬申时(可通过万年历查询)。

步骤2:定局:根据节气确定阴阳遁(冬至后至夏至前为阳遁,夏至后至冬至前为阴遁),并通过年支序数、月数、日数、时支序数之和除以9,取余数确定局数(如余数为3,为阳遁3局或阴遁3局)。

步骤3:画九宫格:绘制后天八卦九宫格(坎1北、坤2西南、震3东、巽4东南、中5中、乾6西北、兑7西、艮8东北、离9南),这是奇门盘的框架。

步骤4:布地盘三奇六仪:根据局数,阳遁顺时针、阴遁逆时针排列三奇六仪。例如,阳遁3局,戊从坎1宫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戊(坎1)、己(坤2)、庚(震3)、辛(巽4)、壬(中5)、癸(乾6)、丁(兑7)、丙(艮8)、乙(离9)。

步骤5:定旬首与值符值使:通过时柱确定旬首(如壬申时的旬首为甲戌,即戌、亥为空),旬首所在宫的九星为值符(如甲戌旬首在乾6宫,值符为天心星),八门为值使门(如乾6宫对应开门,值使门为开门)。

步骤6:布九星、八门、八神:九星以值符为起点,顺时针排列(如天心星在乾6宫,顺时针依次为天蓬、天任等);八门以值使门为起点,阳遁顺排、阴遁逆排(如开门在乾6宫,顺排依次为休门、生门等);八神按“值符→螣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顺序,阳遁顺时针、阴遁逆时针排列。

3. 借助工具简化操作

推荐方式:使用“热卜奇门遁甲”等APP,输入出生日期、时间及地点,即可自动生成排盘结果(分为传统模式和分析模式)。适合初学者快速熟悉盘面,但需结合手动排盘练习,掌握底层逻辑。

4. 实战解盘技巧

技巧1:看用神:根据预测事项确定用神(如求财用“生门”、婚姻用“乙庚”、疾病用“天芮”),结合用神所在宫的吉凶(如生门落离9宫为吉,落坎1宫为凶)判断结果。

技巧2:看旺衰:结合节气判断九星、八门的旺衰(如天蓬星在冬季为旺,夏季为休),旺相时吉凶更明显,休囚时吉凶减弱。

技巧3:看组合:综合分析三奇六仪、九星、八门、八神的组合(如“飞鸟跌穴”戊+丙为吉格,“白虎猖狂”庚+辛为凶格),避免单一元素判断。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