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霜降节气的时间为公历10月23日(星期四),对应的农历为二零二五年九月初三。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标志着天气渐冷、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北方多地已进入初霜期,南方则处于“秋高气爽”向“深秋萧瑟”的过渡阶段。
描写霜降的古诗精选
霜降是古人吟咏的重要意象,诗词中多聚焦于“秋色”“霜华”“菊柿”等元素,传递深秋的清冷与生机:
1. 《山行》(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句以“霜叶”为核心,将霜降后枫叶经霜变红的景象推向极致。诗人因喜爱枫林的晚景驻足凝望,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更艳,将深秋的萧瑟转化为热烈的生命力,成为描写霜降秋景的经典名句。
2. 《秋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此句勾勒出霜降后的山水底色:山峦明净、水流清澈,夜晚降下的霜华让树叶呈现出深红与浅黄的交织。诗人以“深红出浅黄”的层次感,捕捉了霜降时秋色的绚烂与过渡,传递出对秋日的独特喜爱。
3. 《霜月》(唐·李商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中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与“素娥”(嫦娥)的传说,将霜与月的清冷之美结合。“斗婵娟”一词赋予霜月以灵动,仿佛它们在竞赛谁更皎洁,意境幽远,展现了霜降时节的清雅与神秘。
4.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霜降时节,荷花已谢、荷叶凋零,但菊花仍带着霜枝傲立。诗人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菊花的坚韧,用“荷尽”与“菊残”的对比,突出霜降后万物的不同状态,蕴含着对生命韧性的歌颂。
5.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诗句描绘了霜降后的自然景象:积水退去,沙滩显露;霜华降落,天空澄澈如洗。“天宇晶”三字将霜降后的高远、清透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空旷、宁静的秋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