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拜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什么讲究

admin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之一天,传统拜年聚焦家庭内部与近亲的团聚与祈福,核心习俗围绕“辞旧迎新”与“感恩长辈”展开:

1. 拜年顺序:遵循“由内到外、由亲到疏”的原则。首先在家中向长辈拜年(如父母、祖父母),晚辈需行叩首(未成年人)或躬身作揖(成年人)之礼,祝福“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则会给晚辈发放压岁钱(用红包装好),寓意“压住邪祟、平安过年”。随后出门向左邻右舍的长辈拜年,问候“新年好”“过年好”,传递邻里间的和睦。

2. 禁忌行为:初一需避免破坏“好运”的举动。一是不动扫帚(传说扫帚是“扫帚星”的化身,扫地会扫走财运与福气,若需打扫,需从外向内扫并将垃圾暂存桶中);二是不打碎瓷器(若不小心打碎,需立即说“岁岁平安”,用吉祥话化解“破产”的不吉寓意);三是不睡懒觉(早起象征“勤勉”,寓意新年事业顺遂);四是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死”“病”“穷”等,需用“平安”“健康”“发财”替代)。

正月初一拜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什么讲究

3. 饮食特色:初一的饮食多带“吉祥符号”。北方必吃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南方多食汤圆(象征“团团圆圆”);部分地区还有“吃斋”的习俗(吃素食寓意“吃灾”,希望新的一年远离灾难)。

二、初二回娘家的核心讲究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归宁的日子,又称“回门日”“迎婿日”,核心是维系亲情与促进家庭团聚,习俗围绕“感恩父母”与“祈福团圆”展开:

1. 回娘家的角色与流程:出嫁的女儿需偕同丈夫、儿女一同回娘家(部分地区称“姑爷节”,强调女婿随行的重要性)。女儿需携带双数礼品(如糖果、饼干、烟酒等,忌单数,寓意“好事成双”),其中一部分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传递“团圆”的喜庆;娘家人会准备丰盛的午餐(称为“开年饭”),邀请女儿一家共享。

2. “开年饭”的吉祥寓意:午餐是初二的重头戏,菜式多有吉祥象征。广东地区常见白切鸡(“金鸡报喜”)、鲮鱼(“年年有余”)、猪脷(“大吉大利”)、发菜蚝豉(“发财好事”);陕西、山西等地则有隔年面(除夕擀制,留至初二,寓意“连年有余”,面条的“长”象征“顺”);其他地区还有鸡(“大吉大利”)、韭菜(“长长久久”)等菜品,寄托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回娘家的由来:民间传说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安庆公主初一不愿回婆家,朱元璋大怒,命其初二回宫拜年,并写下“羊跪乳,媳敬婆”的对联,教导女儿“孝敬公婆”的道理。后来这一故事流传开来,逐渐形成“初二回娘家”的习俗。

4. 禁忌与讲究:回娘家需避免“空手”(必须带礼品,体现“礼数”);娘家收红包后,女儿一家需留部分回礼(如带些娘家的特产),寓意“分享福气”;部分地区认为初二回娘家需“赶早”(上午完成拜年),避免拖延影响娘家的其他安排。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