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二七三七怎么算 做七仪式有哪些

admin

做七的时间计算以逝者去世当日为起始点,每七天为一个周期,依次为头七、二七、三七……直至七七(满七)。具体而言:

头七:去世后第7天(如去世当天为农历初一,头七为农历初七);

二七:去世后第14天(如初一去世,二七为农历十四);

头七二七三七怎么算 做七仪式有哪些

三七:去世后第21天(如初一去世,三七为农历二十一)。

部分地区对“头七”是否包含去世当日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以“去世当日不算,从次日开始计数”为主,需结合当地习俗调整。

二、做七的主要仪式

做七仪式融合佛教超度、道教祈福与民间信仰,核心是通过定期祭奠帮助亡灵安息,表达生者哀思。不同“七”的仪式各有侧重:

1. 头七:亡魂归宅的迎接仪式

头七被认为是逝者去世后首次返家探视的日子,仪式以“迎接”为核心:

设灵与祭品:在家中设置灵位,摆放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如水果、糕点)、香烛、纸钱,部分地区会焚烧纸扎(如电视机、电冰箱等现代物品),供其在阴间使用;

呼唤与破碗:部分地区(如宁德)有“呼七日”习俗,子女跪在大门口连声呼叫“父(母)亲回来啊!”,然后用斧头打破一个饭碗,象征“打破阴阳隔阂”,全家恸哭;

焚化与标志:焚烧纸钱、灵屋等物品,有些地方(如福州)会在门口挑灯作为标志,方便亡魂辨认家门。

2. 三七:超度与引魂仪式

三七又称“散七”,重点是通过僧道诵经超度亡魂,部分地区有“引魂”习俗:

僧道法事:请和尚或道士主持诵经(如《弥陀经》),祈求亡魂脱离苦海,进入善道;

三岔路口呼唤:有些地方(如闽南)会让子女手执香火,到家附近的三岔路口呼唤逝者姓名,将亡魂引回家中,象征“送别前的最后一次相聚”;

宴请宾客:仪式结束后,丧家会宴请亲友,共同缅怀逝者。

3. 五七:女儿主导的关键仪式

五七被认为是逝者“最后一次回家看看”的日子,仪式最为隆重,多由出嫁女儿主导:

女儿的义务:女儿需备办丰盛祭品(如酒菜、纸扎),回娘家祭奠,费用由女儿承担(若无女儿,则由侄女或侄孙女负责);

望乡台与喊五更:部分地区(如杭州)会搭建“望乡台”(放置死者衣衫与伞),象征亡魂眺望阳间;苏州一带则有“五更夜饭”习俗,子女五更时分打开大门向西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痛哭祭奠;

化库仪式:焚烧纸扎的“灵厝”(房屋)、纸人、纸马等,象征为亡魂在阴间准备住所与仆人,让其“生活无忧”。

4. 七七(满七/断七):丧仪结束仪式

七七是做七的最后一道程序,标志着丧仪结束,仪式以“告别”与“祈福”为核心:

道场与超度:请道士或和尚做道场(如“保太平”道场),为活人祈祷平安,同时为亡魂诵经祈福,助其转世投胎;

脱孝与换服:子女脱下丧服,换上常服,象征结束守孝期;

谢孝宴:有些地方会举办谢孝宴,答谢亲友的吊唁与帮助。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