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么选择婚礼跟拍

admin

婚礼跟拍的预算需结合婚礼整体花费规划,一般占总预算的5%10%较为合理。根据需求选择拍摄形式:若想全面记录流程(如迎亲、仪式、敬酒等),单机位(1位摄影师+1台相机)足以满足;若追求细节捕捉(如新娘化妆、父母送行、交换戒指等特写)或多角度呈现(如同时拍摄新郎接亲、新娘准备),建议选择双机位(2位摄影师)或更多。需提前13个月与摄影师确认档期,避免旺季(如节假日)无档可约。

二、考察摄影师专业水平

1. 技术与经验:选择具备人像摄影、纪实摄影和会务摄影功底的摄影师,能应对婚礼中顺光、逆光、舞台追光等复杂光线环境;有丰富婚礼跟拍经验的摄影师更熟悉流程(如接亲游戏的“关卡”、仪式中的关键环节),能预判精彩瞬间(如新人拥抱、父母擦泪),避免错过重要画面。

教你怎么选择婚礼跟拍

2. 器材要求:专业婚礼跟拍需使用全画幅单反/微单相机(如佳能5D系列、尼康Z系列),搭配大光圈镜头(如2470mm f/2.8、70200mm f/2.8),保证弱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和背景虚化效果;需配备外接TTL闪光灯(如佳能EX580、尼康SB800),避免使用机顶闪光灯(光线生硬、易产生阴影);备用电池(至少2块)、高速内存卡(至少64GB以上)也是必备。

三、查看作品与风格匹配

要求摄影师提供原片(而非精修图),查看其拍摄风格是否符合预期:若喜欢自然纪实风格(如捕捉新人真实的笑容、亲友的互动),需选择擅长抓拍的摄影师;若偏好唯美浪漫风格(如柔和的色调、浪漫的光影),需关注摄影师对光线和构图的把握(如逆光拍摄新娘头纱、暖色调的婚礼现场)。查看其在类似场地(如酒店、草坪、教堂)的拍摄作品,了解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重视沟通与细节确认

提前与摄影师沟通以下关键信息:1. 拍摄重点:如新人希望在婚礼中突出某个环节(如求婚场景再现、父母致辞),或不想拍摄某些场景(如闹洞房),需提前告知;2. 风格细节:如照片色调(清新、复古、浪漫)、构图方式(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是否需要添加文字(如爱情誓言);3. 流程配合:告知婚礼流程(如接亲时间、仪式开始时间、敬酒路线),让摄影师提前到达现场(如提前1小时布置设备),并预留取景空间(如仪式舞台两侧、新人入场通道);4. 后期要求:确认精修照片数量(一般3050张)、相册设计(如排版风格、材质)、交付时间(一般23周)。

五、确认服务与保障

1. 服务内容:明确套餐包含的内容(如拍摄时长、是否包含外景拍摄、是否提供航拍、是否赠送相册/视频),避免后期加钱(如超出拍摄时长加钱、加拍照片加钱);2. 合同签订:将沟通的内容(如拍摄风格、服务内容、后期要求、交付时间)写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如摄影师未按时到场如何处理、照片丢失如何赔偿);3. 应急保障:询问摄影师是否有备用相机(如主相机故障时,备用相机可立即启用)、备用电池(避免电量不足)、备用内存卡(避免内存不足),确保拍摄顺利进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