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是口头形式的婚约

admin

定亲是中国传统婚俗中常见的婚前环节,指男女双方家庭就未来结婚达成初步意向的约定。根据传统,定亲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两种形式:口头定亲多见于民间日常场景,如双方家长通过媒人传达结婚意愿,无需签署书面文件;书面定亲则更为正式,通常包括交换庚帖(写有双方生辰八字的帖子)、订立婚书(明确婚约内容)等环节,常见于传统大家庭或重视仪式感的场合。例如,威海地区旧时有“过小帖”(换庚帖)、“下柬”(送正式婚书)的习俗,而普通百姓多以口头约定简化流程。

二、定亲的法律性质:仅为民间习俗,无法律强制效力

需明确的是,定亲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婚姻缔结程序。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婚姻关系的成立需满足“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这一法定条件,未登记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定亲作为民间习俗,其约定的内容(如结婚时间、彩礼数额等)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均可自愿解除,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例如,若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使有定亲约定,法院也会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符合《更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的三种情形之一)。

定亲是口头形式的婚约

三、口头定亲的注意事项

尽管口头定亲符合传统习俗,但因缺乏书面证据,易引发纠纷。例如,若一方反悔,另一方难以举证证明定亲的具体内容(如彩礼数额、双方承诺)。建议双方通过书面形式明确定亲条款(如彩礼金额、返还条件、结婚时间等),并保留相关凭证(如转账记录、收条、媒人证言),以避免后续争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