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哪些文化遗产?

admin

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汉代三绝”是其标志性文化遗产。汉墓以狮子山楚王陵为代表,为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凿山为葬,工程浩大,出土金、银、铜、玉等各类文物两千余件,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汉兵马俑是徐州汉文化的典型符号,1984年出土于楚王陵西侧,由六条兵马俑坑组成,出土步兵、车兵、骑兵等陶俑5000余件,生动再现汉代军阵;汉画像石以汉画像石长廊为核心,收录大量汉代墓葬画像石,题材涵盖生产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通过拓片 *** 、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汉代文化内涵。

2. 徐州汉文化景区

整合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交流中心等资源的4A级景区,是国内更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景区内“汉代三绝”集中呈现,同时设有汉史馆、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通过现代科技解读汉代历史,是徐州汉文化的核心展示区。

徐州有哪些文化遗产?

3. 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因西楚霸王项羽在此戏马而得名,明清时期为徐州经济文化中心。街区内保留大量明清古民居,如崔家大院、李蟠状元府、余家大院等,依山而建,规划巧妙,展现徐州传统民居的秀丽之美,是运河文化与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4. 云龙湖景区

国家5A级景区,位于徐州南部,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三面青山环绕,一面临城。景区内有云龙山、刘备泉、季子挂剑台、汉画像石等历史遗迹,北宋文学家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在此留下“云龙山下试春衣”的诗句,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典范。

5. 窑湾古镇

位于新沂市骆马湖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因漕运兴盛,有“小上海”之称。镇内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包括八省会馆、赵信隆酱园、昌记布庄等,还有夜猫子集、盂兰会等传统民俗,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

6. 土山古镇

位于邳州市,因《三国演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闻名,是江苏省面积更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镇内明清古街长达500米,沈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建筑错落有致,关帝庙为江苏省规模更大的关帝庙,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商贸繁华与传统建筑艺术。

7.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专门收藏、展示汉画像石的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数千块,题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产生活等,通过原石陈列、拓片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还原汉代社会风貌,是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8. 九里山古战场

位于徐州西北,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相传为刘邦、项羽交战的“十面埋伏”之地。现存有九里山遗址、白云洞等遗迹,是徐州战争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徐州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徐州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多个类别。徐州剪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大写意风格著称,题材源于生活,如《洗晒床单》《耕地》等,传承人有王桂英等;徐州梆子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激昂高亢,传统剧目有《三断胭脂案》《樊梨花征西》等;江苏柳琴戏为江苏三大剧种之一,唱腔委婉细腻,代表作有《解忧公主》《枣花》等;徐州琴书(苏北琴书)起源于汉代小曲,以扬琴伴奏,演唱韵味独特,传承人有魏云彩等;徐州香包以中草药为内馅,造型淳朴,色彩艳丽,传承人有井秋红等;邳州跑竹马源于宋代,以“竹马舞”为特色,传承千年;邳州纸塑狮子头历史悠久,是民间狮子舞的面具,造型夸张;丰县糖人贡以糖稀为原料, *** 人物、动物等造型,用于祭祀;徐州鼓吹乐(唢呐艺术)曲目丰富,如《柳金摇》《将军令》等;徐州伏羊食俗是徐州特有的饮食习俗,每年伏天吃羊肉,传承已久。

2.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

徐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美食、民俗等类别。沛县武术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习武成风,是“武术之乡”;铜山丁丁腔为江苏稀有剧种,唱腔独特;鼓楼铁拓画以铁为原料,拓印图案,别具一格;古沛郭家烧鸡 *** 技艺传承百年,肉质鲜嫩;八极拳刚劲有力,是传统武术项目;红喜蛋习俗是徐州婚俗的重要环节,象征吉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