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礼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订婚阶段的核心仪式,本质是嫁娶主动者(无论男女)向另一方送重礼以履行订婚手续,标志着双方婚姻关系的正式确认。旧时“看亲”“看当”(初步了解双方家庭与子女情况)之后,必须经过“过礼”才能进入订婚环节;现代虽简化了部分流程,但“过礼”仍是订婚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过礼与订婚的时间关系:同步或紧密衔接
传统上,“过礼”是订婚的前置步骤——先完成“换帖”(交换生辰八字)、“合八字”(确认双方八字相合),再由媒人选吉日带男方“过礼”;现代社会中,为简化流程,过礼与订婚常选择同一天进行:男方将约定的聘金、聘礼送至女方家后,双方随即举办订婚仪式(如交换戒指、宴请亲友),正式确立婚约关系。
过礼的具体内容与流程
1. 前期准备:需完成“换帖”(交换双方生辰八字),“合八字”(由父母或算命先生推算双方八字是否相合,现代多省略或仅作形式);
2. 选吉日:由媒人或双方家庭共同选定一个“黄道吉日”,确保仪式顺利进行;
3. 送礼环节:男方需准备核心礼品,包括猪肘子、酒、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以及装有礼金的“包封”(金额由双方协商,需为双数,寓意“成双成对”);女方则会回礼(如回赠部分礼品或礼金,具体根据当地风俗调整);
4. 仪式完成:礼品送达后,双方家庭会共同确认礼金与礼品数量,女方回礼后,仪式正式结束,随后可举办订婚宴邀请亲友见证。
过礼在订婚中的意义
过礼不仅是“送礼物”的形式,更是双方家庭对婚约的正式认可:它象征着男方对女方的诚意(通过礼金与礼品体现),也意味着双方家庭达成共识,愿意共同承担婚姻责任。现代过礼虽弱化了传统“合八字”的迷信色彩,但仍保留了“礼金”“礼品”的核心,同时更注重双方家庭的沟通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