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民健身日”(8月8日)是全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及各地围绕“全民健身 动起来”“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等口号,组织开展了主会场引领、线上线下联动、人群覆盖广泛、科技文化融合的系列活动,旨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促进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全国主会场及重点活动布局
2025年“全民健身日”设置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吉林、上海、山东、湖南、广西、四川、宁夏等多个全国主会场。其中,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会场于8月8日前后举办系列活动,涵盖13大板块近60项活动(如5000米大众达标赛、全国数字室外体能大赛总决赛、“国家奥体杯”青少年马拉松艺术大展),并联动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中心开展小网球、匹克球等项目展示体验,满足全年龄段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与中国老年人体协在山西太原举办全国老年人体育“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启动仪式,聚焦老年群体健身需求;北京地铁开展“全民健身推广”活动,通过地铁媒介精准传递健身理念。
二、地方特色活动:全龄覆盖与地域融合
各地结合地域文化与群众需求,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
湖北:以“普及全民健身 缔造幸福生活”为主题,在17个市州同步开展活动。十堰主会场启动“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包含启动仪式、全民健身展演(如500人广场舞方阵、84岁“健身达人”太极拳表演)、典型案例分享会;黄石举办“夏夜全民健身狂欢·运动点亮夜生活”活动,推出数字体育科普(无人机足球、数字体育体验区)、“三实杯”城市定向赛(100组亲子家庭参与,融合工业遗址文化打卡与运动挑战)、科学健身大讲堂(讲解夏季运动损伤预防)等,实现“体育+文化+夜经济”融合。
云南:以“全民健身燃动八月,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采用“省级示范、州市联动”模式,累计举办247场赛事活动。玉溪主会场启动“玉见”主题夜跑(2600余名跑者沿城市动脉奔跑)、工间操比赛、青少年轮滑赛;大理依托苍山国家步道开展徒步活动(近3000名徒步爱好者参与),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各州市还将民族传统项目(如滚铁环、打陀螺、民族健身操)融入活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广西:以“全民健身 动起来”为主题,在南宁等主会场开展系列活动,聚焦“体教融合”,组织“亲子快乐跑”“家庭趣徒步”,以“大手拉小手”形式带动青少年参与;同时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如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定制)、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三、聚焦特殊群体:全龄友好与精准服务
今年活动聚焦老年人、妇女、农民、残疾人、新就业群体等各类人群,提升赛事活动供给质量:
妇女群体: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全国妇联开展2025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引导妇女参与健身;
残疾人:会同中国残联举办第15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推广适合残疾人的健身项目;
老年群体:开展“全国乡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线上交流展示活动”,通过线上平台促进乡村老年人健身交流;
新就业群体:推广“快递员健康操”等经验做法,关注新就业群体的健身需求。
四、科技与文化赋能:创新健身体验
活动融入科技与文化元素,提升健身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科技赋能:湖北黄石设置数字体育体验区(无人机足球、数字体育科普),让群众近距离体验科技与运动碰撞的火花;
文化融合:云南大理将徒步与苍山生态文化结合,玉溪“玉见”夜跑串联城市地标与夜间经济;湖北十堰主会场融入武当太极拳展演,展现传统体育文化;
宣传推广:国家体育总局推出“我的体育故事”系列短视频、“AI数字人”运动项目文化短片,通过新媒体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与项目文化。
五、公共服务保障:场地开放与科学指导
场地开放:“全民健身日”当天,各地公共体育场馆(如湖北159个场馆、云南159个场馆)按照《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要求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健身阵地;
科学指导:各地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如湖北黄石二医院康复科主任讲解夏季运动指南)、国民体质监测(如黄石市民通过10余项指标测试获取个性化健身建议)、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指导运动技能),提升群众科学健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