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发:常见做法是在婚礼前一日或当天上午送达;不少地区(如上海南汇)习惯在前一日“填箱”,婚宴后还有“亮嫁妆”的展示环节。部分地区(如浙江金华、东阳)则选择在迎亲日清晨发嫁妆。
谁来发:多由女方家组织,媒人或接亲人员到场协调;部分地区由舅舅或近亲长辈主持开箱与发送,体现家族礼数。
怎么发:旧俗多讲“发嫁妆”而不说“送嫁妆”,以免有“送上门不值钱”的联想;嫁妆常贴红喜字、用红绸捆扎,排成队列、鸣放鞭炮后启程。
亮嫁妆:送到后按习俗陈列展示,俗称“亮嫁妆”(如湖州、广西荔浦洞房内“开箱唱名”等),亲友邻里围观以示体面。
二 人员与礼数
人数与车辆:送嫁妆的人数与车辆宜为双数,寓意“成双成对”。
押嫁妆:不少地方会请一位与新娘亲近的男童(如胞弟)“押嫁妆”、执箱钥匙同行,象征护送与添喜。
男方接待:男方需备喜烟、喜糖、红包致谢;对“押嫁妆”的孩子,红包可适当多给以示尊重。
送与接的礼节:部分地区讲究“先礼后发”,媒人先递上利市红包给女方帮忙者;起运时女方放鞭炮启程,男方到后点旺盒、放鞭炮迎接。
三 物品与象征
常见寓意物:
子孙桶(红漆马桶):内放枣、花生、桂圆、栗/荔枝或红蛋,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
红箱与压箱钱:父母在陪嫁箱四角或中央放压箱钱,供女儿应急与体面。
生活成双件:如牙刷、牙膏、毛巾、拖鞋等成对,寓意“好事成双”。
“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旧时流行):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与收音机,并凑足家具“36条腿”,象征家当齐整。
嫁妆清单:大户人家常备“奁目”(清单),逐项列明,既郑重也便于清点。
四 地域差异举例
地区 | 时间或环节 | 关键做法或象征
浙江金华、东阳 | 迎亲日清晨 | 嫁妆红绸捆扎、插松柏/万年青、列队鸣炮;媒人扛“子孙竹”领路,浩荡送妆。
上海南汇 | 前一日“填箱”;婚宴后“亮嫁妆” | 嫂子缝被、亲友“填箱”;婚后由舅爷主持“开嫁妆箱仪”,唱名展示。
广东 | 多在前一日送达 | 铺张亮妆、随附《奁仪录》明细;男方清点并回红柬致谢。
湖州 | 嫁妆送达当日 | 男方包“行嫁包”酬扛妆者;堂屋摆开陈列、放鞭炮“亮嫁妆”。
五 现代简化与避忌
今日通用:多数新人将嫁妆在婚礼前一日或当天上午送达;双数人员与车辆、红绸装饰、喜糖/喜烟/喜钱致谢,既体面也吉利。
常见避忌:
忌送钟表(谐音“送终”)、忌送锅(“破锅”不吉)、婚床多由男方置办,女方多陪床品而非整床。
忌单数件数与旧物;尽量避免让新娘直系成年亲属随行送妆(以免两家大人“提前见面”生嫌)。
仪式简办:若不设“亮嫁妆”,可在新房内由长辈/接亲代表象征性开箱、展示祝福即可。
财产归属提示:如需明确个人归属,可在领证前交付或领证后转账并备注“仅赠与我女儿个人所有”,贵重物品建议保留赠与协议/公证与独立账户记录,以减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