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首日,核心是“祈福”与“避破”。清晨需早起祭祖、,燃放“开门炮仗”,象征“抢春”纳吉;晚辈向长辈行跪拜礼,长辈赠予压岁钱(寓意“压祟保平安”)。当日禁忌颇多:严禁动用扫帚、倒垃圾(恐扫走财运)、不说丧气话(避免全年晦气)、不借钱讨债(防财运外流)、不打碎器物(若不小心打碎,需立即说“岁岁平安”化解)。这些讲究均围绕“开年大吉”的主题,寄托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正月初二:回娘日,迎婿贺新
初二俗称“迎婿日”,出嫁女儿需偕夫婿、子女回娘家团聚。出发前需备好礼品(如水果、年糕、糖果),分发给娘家小孩;娘家则以丰盛午餐接待,午饭后女儿需赶回婆家(避免“留宿娘家”引发传统忌讳)。当日禁忌:不说“死”“穷”等不吉利词(维护家庭和谐)、不催促女婿早归(体现亲情包容)。
正月初三:赤狗日,早睡扫穷
初三又称“赤狗日”,因“赤狗”与“赤口”(争吵)谐音,传统习俗建议闭门不出,避免与人争执;同时需早睡(传说此日为“老鼠娶亲日”,早睡可让老鼠顺利成亲,来年家中免遭鼠患)。当日需进行年前未完成的大扫除,将初一、初二的垃圾清扫出门,寓意“扫穷进宝”。
正月初四:迎灶神,备元宵
初四为“羊日”,传说灶王爷此日从天上返回人间,需举行“迎灶神”仪式:备三牲(猪肉、羊肉、鸡肉)、水果、酒菜,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恭迎灶神“回家”(继续监察一家善恶)。商家开始筹备元宵节事宜(如采购灯笼、食材),为十五的“闹元宵”做准备。
正月初五:破五节,接财神
初五俗称“破五”,意为“破除初一到初五的所有禁忌”(如扫地、倒垃圾、串门等均可进行)。当日核心是“接财神”:清晨放鞭炮(从里往外放,象征“赶走穷鬼”)、打扫卫生,家中供奉三牲、水果、糖果,祈求财神入户。吃饺子是此日重要食俗(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捏住财运”)。
正月初六:送穷神,商家开市
初六为“马日”,又称“送穷日”。当日需进行彻底大扫除,将家中积攒的垃圾、破衣服全部扔掉(象征“送走穷鬼”);商家则举行“开市仪式”:燃放鞭炮、挂红灯笼,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寓意“新年生意红红火火”。传统认为,初六开市越热闹,全年生意越兴旺。
正月初七:人日节,庆人类生日
初七为“人日”(人类生日),传说女娲初七造人。当日习俗包括:吃七宝羹(用七种蔬菜煮成的羹,寓意“健康长寿”)、拉魂面(寓意“拉回假期散漫的魂”)、戴人胜(用彩纸剪成人形,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上,象征“人丁兴旺”)。当日需停止休息,开始正常工作(寓意“新年新开始”)。
正月初八:谷日节,祭谷祈丰
初八为“谷日”(谷子生日),也是“顺星节”(诸星下界之日)。当日需祭祀谷神(如在家中供奉谷物、水果),祈求“五谷丰登”;若天气晴朗,则预示全年稻谷丰收;若天阴,则需防范歉收。夜晚可观赏星星(传统认为“看星星能带来好运”)。
正月初九:玉皇诞,祭天公
初九为“玉皇大帝诞辰”(玉皇大帝是民间信仰中的更高神),需举行盛大祭典:在家中或道观设坛,供奉三牲、水果、鲜花,焚香点烛、燃放鞭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日禁忌:不说不吉利话(避免冒犯玉皇)、不打扫卫生(防止“扫走福气”)。
正月初十:石头节,敬石祈福
初十为“石头节”(石头生日),传统认为石头是“大地之骨”,需对其敬重。当日禁忌:不动石制工具(如磨、碾、石臼等,避免“得罪石头”)、不搬动石头(若需移动,需说“石头大哥,得罪了”)。部分地区有“抬石头神”习俗(将石头绑在棍子上,由多人抬着走,寓意“丰收”)。
正月十一:子婿日,岳父宴婿
十一为“子婿日”(又称“请子婿”),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天公生日”剩余的食物,初十吃不完,便留至十一款待女婿(避免浪费)。当日习俗:岳父需准备丰盛酒席(如“全家福”“红烧鱼”等吉祥菜),女婿则带礼物(如烟酒、茶叶)前往,双方交流感情,体现“翁婿和睦”。
正月十二:搭灯棚,备元宵
十二为“搭灯棚日”,为十五“元宵节”做准备。村中管事人召集能工巧匠,开始搭建灯棚(如用竹子、彩纸做花灯);商家开始 *** 元宵(或汤圆),准备十五的销售。部分地区有“烤火盆”习俗(将家中旧物放入火盆焚烧,寓意“辞旧迎新”)。
正月十三:上灯日,试灯祈福
十三为“上灯日”(灯节开始),民间有“十三十四神看灯”之说。当日需“试灯”(将花灯挂在门口或街道,检查是否完好);部分地区举行“灯头生日”仪式(祭祀灯神,祈求“灯光明亮、来年顺遂”)。夜晚,孩子们提着灯笼在街头玩耍,增添节日气氛。
正月十四:接灶神,迎元宵
十四为“接灶神日”,灶王爷此日从天上返回人间,需再次举行“接灶神”仪式(与初四类似,但规模较小)。元宵节进入倒计时:街道上开始张灯结彩(如挂灯笼、贴灯谜),商家推出元宵、汤圆等节日食品,人们开始准备十五的“闹元宵”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团圆闹春
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灯节),是新年的最后一个 *** 。当日习俗:吃元宵/汤圆(寓意“全家团圆、甜甜蜜蜜”)、赏花灯(街道上张灯结彩,有宫灯、走马灯、生肖灯等,孩子们提着灯笼游玩)、猜灯谜(将谜语写在灯笼上,让人们猜测,猜中者得奖)、舞龙舞狮(民间艺人表演舞龙、舞狮,增添热闹气氛)。部分地区有“走百病”习俗(夜晚妇女结伴出游,寓意“驱走疾病”)。此日标志着春节正式结束,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