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是中国古代儿童(不分性别)的典型发型称谓,并非专指男孩或女孩。古代儿童(约814岁,未行冠礼或笄礼前)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这一发型是少儿阶段的普遍装扮,涵盖男孩与女孩。
二、关于总角的经典诗句
1.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这是“总角”最经典的出处,诗句回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玩耍、尽情说笑的无忧场景,以“总角”代指童年,与后文“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婚姻悲剧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时光流逝与情感变迁。
2. 《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此句直接描写古代儿童的发型形态——“总角”(头顶两角)与“丱”(儿童垂下的短发),生动还原了少儿的天真模样,是“总角”作为发型代称的早期文献记录。
3. 唐代韩偓《青春》:“故年齐总角,今春半上头”
诗人通过“总角”(童年)与“半上头”(成年发型)的对比,感慨时光飞逝。昔日一同游戏的伙伴,如今已步入成年,引发对青春易老的怅惘。
4. 清代国梁《寄鹤珊弟》:“总角从君游,头颅各如此”
诗句回忆与友人“总角”时的相伴时光,如今两人都已长大,头发渐白,表达了对童年友谊的怀念与时光荏苒的唏嘘。
5. 宋代廖行之《吴武氏表兄》:“我时总角君未冠,相与游戏如鸿濛”
作者以“总角”指代自己童年,与未冠(未行冠礼)的表兄一起游戏,用“鸿濛”(混沌初开)形容童年的纯真无邪,传递出对往事的温暖追忆。
这些诗句不仅以“总角”为载体,展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更通过这一意象传递了对童年、友谊或时光的感慨,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童年记忆”的经典符号。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