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与“候”的字形极为相似,仅中间多一竖(“侯”无竖,“候”有竖)。可通过形象记忆强化区别:想象“侯”是孤零零的诸侯(无依靠),“候”是有人站在箭靶旁等待(中间一竖象征等待的人),或“候”中的“丨”像电线杆/树,人靠在旁边等待。
二、读音差异:声调不同易分辨
“侯”:读hóu(第二声),如“诸侯”“王侯将相”;部分地区作地名时读hòu(第四声),如福建闽侯县。
“候”:仅读hòu(第四声),如“等候”“气候”“问候”。
三、含义差异:核心语义的本质区别
1. “侯”:聚焦身份与姓氏
古代爵位: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象征地位尊贵,如“诸侯”“封侯拜相”。
姓氏:中国常见姓氏之一,如相声大师侯宝林、演员侯勇。
引申义:原指箭靶(古代射礼的目标),后引申为“有本事的人”(如“侯门”指显贵之家)。
2. “候”:聚焦动作与状态
等待:核心义项,如“候车”“候机”“候补”(等待替补)。
看望/问候:表示对人关怀,如“问候”“拜候”“致候”(节日或日常问好)。
时节/情状:指自然变化的状态,如“气候”(长期天气规律)、“火候”(烹饪或冶炼的时机)、“时候”(时间点)。
特殊义项:古代指侦察人员(如“候骑”指巡逻侦查的骑兵)。
四、用法差异:词性与搭配的不同
“侯”:多为名词,作定语或主语,如“侯爵”“王侯”“侯门”;可作声旁构成形声字(如“猴”“喉”“瘊”)。
“候”:多为动词(如“等候”“守候”)或名词(如“气候”“火候”“时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