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与“候”字形高度相似,仅中间是否多一短竖不同:“侯”字中间无竖(如“矦”的简化写法);“候”字中间多一短竖(由“矦”加“亻”演变而来,楷化后简化为竖)。部分记忆口诀可辅助区分,如“‘侯’加偏旁可组成‘喉’‘猴’等字,若‘喉’有竖则无法发音,故‘侯’无竖;‘候’加偏旁不成字,故需保留短竖”。
二、读音区别
“侯”:主要读hóu(第二声),如“王侯”“侯爵”;作地名时读hòu(第四声),如福建“闽侯”。
“候”:仅读hòu(第四声),如“等候”“气候”。
三、字义解析
1. “侯”的含义
古代爵位:周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如“封侯拜相”“万户侯”(汉代侯爵更高层)。
达官贵人:泛指地位高的人,如“侯门”(指显贵之家)、“王侯将相”(泛指高官)。
姓氏:“侯”是常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如春秋时晋国哀侯子孙以爵位为氏),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其他引申义:本义为古代射礼用的箭靶(“射侯”),后引申为“有本事的人”(如“侯”象征善射者),但现代较少用。
2. “候”的含义
等待:核心义项,如“等候”“候车”“静候佳音”。
看望、问好:如“问候”“问候长辈”。
观察、守候:原指守望射箭是否中靶,引申为观察、侦察(如“候人”指古代哨兵)、守候(如“候诊”)。
时节、情状:表示季节变化(如“季候”“气候”)、事物发展的状态(如“火候”“症候”)。
四、用法
“侯”的常见搭配:多与地位、爵位相关,如“诸侯”“侯爵”“王侯”“侯府”“万户侯”。
“候”的常见搭配:多与等待、观察、时节相关,如“等候”“问候”“候车”“季候”“气候”“火候”“症候”。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