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传统婚俗融合南北特色,流程严谨且富有地域文化印记,涵盖从提亲到回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主要风俗:
1. 提亲:“起红”与合八字
男女双方父母认可后,男方需委托媒人(人数以双数为宜)前往女方家“起红”(或“起媒”),正式提出联姻意向。随后,双方交换生辰八字,由测命人推算婚配吉凶。若八字合宜,会将八字用红纸包好,各留一份,标志着婚事初步定下。
2. 相家与定婚期
提亲后,女方由媒人陪同前往男方家“相家”,与男方父母见面。若女方满意,男方会以糖水替代茶水招待,并邀请用餐,女方喝糖水、吃饭即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定婚期又称“择日子”,需结合准新人及双方父母的生辰八字,由测命先生选定吉日。若无法找到理想吉日,则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等)。婚期确定后,男方需准备彩礼(含现金、首饰等),托媒人送至女方家。
3. 迎亲:流程与讲究
婚前准备
男方:婚期前一晚设盛宴,邀请亲朋好友见证。新郎需着礼服,先拜祖宗、父母及长辈,随后坐花轿(预备给新娘坐的花轿旁,需配一顶呢轿给新郎),并带“压轿孩”(男孩)出发。途中需燃放爆竹,直至女方家门口。
女方:男方到后,女方会紧闭大门,男方需放“催门炮”(爆竹),并给“开门封”(小红包)讨吉利。开门后,新郎需向女方父母行礼,再拜见所有亲戚族人(即使建国后简化,仍需鞠躬),期间可能被“闹新郎”(如假装认“无中生友”的亲戚)。
迎亲当日
接亲车队需为双数(不含婚庆用车),头车为新郎专车,二车为伴郎伴娘车,后续为亲友团及女方送亲人员。出发与回程路线不可重复,寓意“不走回头路”。
到达女方家后,新郎需给“开门红包”(1元、2元等小面额,准备2030封,另备100元大红包),并通过伴娘的“堵门游戏”(如猜谜、做俯卧撑)考验,方可进入新娘闺房。
新娘出门前,需由其兄弟或至亲搀扶上花轿(或现代婚车),家人哭送表示不舍。男方到家后,新娘需脚踏步步糕(寓意“步步高升”)进入新房,再由新郎背至婚车(传统为弟弟或哥哥背)。
4. 婚礼仪式:传统环节
敬茶改口:新人需分别向女方父母、男方父母敬茶,改口称呼“爸妈”,父母会送上大红包(如10001元,象征“万里挑一”)。
传袋与撒喜果:新娘下轿后,脚下需踩红毡或布袋(交替向前延伸,喊“一代传一代,十代传十代……”),寓意家族传承。有人手持花生、枣子、桂圆等喜果撒向人群,小孩哄抢寓意“早生贵子”。
挑盖头:由能唱者用秤杆挑开新娘盖头(秤杆象征“称心如意”),边挑边唱吉祥话(如“小小秤杆圆溜溜,张班砍来李班修,今朝挑开盖头喜,夫妻恩爱到白头”),唱完后由男方用、糖果换回。
交杯酒:旧时称“合卺”,用匏瓜(葫芦)破为两半盛酒,象征夫妻同甘共苦。现改为用酒杯,新人手臂交叉互饮,寓意“血脉相连”。
5. 回门:婚后礼仪
新娘回门时间多为婚后第三天(部分地区为第二天),夫妇需同行(称“双回门”)。女方家会设宴招待,娘家以酒菜款待,并让新娘与父母、亲友团聚。回门后,新娘一般当日返回(肥西高刘一带需“住对月”,即婚后一个月由娘家接回,住满一整月)。
以上风俗因地域、家庭略有差异,但整体保留了合肥传统婚俗的仪式感与文化内涵,是当地婚姻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