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民间传统称为“鬼月”,源于“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三十鬼门关”的说法,认为此月阴气较重,亡魂游荡,因此形成了诸多禁忌,核心是对先人的敬畏与对阴阳平衡的维护。
夜间活动禁忌:避免深夜独自外出,尤其远离河边、坟地、树荫等阴气重的地方;小孩、老人及体弱者尽量在天黑前回家;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以免招引“好兄弟”(闽台地区对鬼的别称);不直呼他人姓名,不回头回应陌生人的呼唤,防止“鬼跟魂”。
居家与日常禁忌:不捡路边的零钱、首饰等物品,尤其是,以免沾染“阴气”;不踩踏或乱踢路边的冥纸、纸灰,这些是烧给亡魂的祭品;筷子不可直立插在饭碗中央,此动作类似祭拜,易招来“好兄弟”抢食;鞋头不朝床摆放,避免“鬼压床”;夜间不晾晒衣物,尤其是白色衣物,传说易被鬼魂“借穿”;卧室不放置风铃,风铃的声音易招来“好兄弟”。
重大事务禁忌:传统认为七月不宜举办婚嫁、搬家、开业、动土等喜事,以免“撞邪”或“发鬼财”;孕妇尽量避免流产,忌去水域边,防止“水鬼抓交替”;小孩若生于农历七月十五,父母通常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避“与鬼俱来”之嫌;若家中有长者亡于月半,家人多会大不高兴,认为“长者不善作长,死了还要与鬼同去”。
祭祀相关禁忌:七月十五中元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需准备丰盛的供品(如三牲五果),不可敷衍了事,空盘或残羹冷炙会惹祖先不满;供奉过的食物被认为沾染“阴气”,不宜给孩童食用;家中需留人守宅,若全家外出,易让“不速之客”(鬼魂)乘虚而入;祭祀后的香灰、纸灰需当日清理,不可留过夜,以免引来游魂“觅食”。
其他常见禁忌:不拍他人肩膀,民间认为人有“三把火”(双肩各一把),拍肩膀会拍熄“火”,导致阳气减弱,易被“鬼抓魂”;不谈论鬼怪话题,深夜讨论易被“好兄弟”听到,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七月半的鸭子不能吃,俗谚“七月半的鸭子——不知死期”,认为此时吃鸭子不吉利;不参与“普渡”的孤棚抢孤,避免与“孤魂”争抢,招惹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