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月食:全球与我国的可观天象
2025年全球共发生2次日偏食、2次月全食。我国境内可见的仅有9月78日的月全食,其他日偏食(3月29日、9月22日)因地理位置原因无法观测。
3月14日月全食:可见范围覆盖亚洲东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等区域,但我国仅东北部地区可看到半影月食升起,观赏价值有限。
9月78日月全食(我国全程可见):这是2025年我国唯一能全程观测的日月食。更大食分1.367,肉眼可见的本影食从9月8日0时27分(初亏)持续至3时57分(生光),全程约3.5小时。半影月食从9月7日23时27分开始,4时57分结束。此时满月高度适中,红月高悬,观测条件理想。
二、流星雨:年度必看的“星空烟花”
2025年有多场值得关注的流星雨,其中象限仪座、英仙座、双子座流星雨因流量大、亮度高被称为“北天三大流星雨”,加上宝瓶座η流星雨(哈雷彗星衍生),是全年观测重点:
1月34日 象限仪座流星雨:峰值出现在1月3日23时,ZHR=80(变化范围60200)。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头部,1月4日凌晨1时升起,整夜无月光干扰,观测条件极佳。特点是常有明亮火流星,流星数量集中于极大期前后数小时。
5月56日 宝瓶座η流星雨:活跃期4月19日至5月28日,峰值5月6日11时,ZHR=50(变化范围4085)。辐射点位于宝瓶座η星附近,因源自哈雷彗星,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今年无月光干扰,适合中纬度地区观测。
8月1213日 英仙座流星雨:北半球最重要流星雨之一,活跃期7月17日至8月24日,峰值8月12日,ZHR=100。辐射点位于英仙座头部,21时30分升起,但今年峰值遇上月龄18的大月亮,月光会干扰观测,但仍能看到显著流星活动。
10月21日 猎户座流星雨:源自哈雷彗星,活跃期10月2日至11月7日,峰值10月21日,ZHR=20+。辐射点位于猎户座东北侧,峰值时为新月,观测条件极佳,适合后半夜观测。
12月1314日 双子座流星雨:年度最强流星雨之一,活跃期12月4日至17日,峰值12月14日16时,ZHR=150。辐射点位于双子座头部,入夜后升起,今年月光干扰少,前半夜观测条件理想,流星明亮、移速中等。
三、行星动态:各星体的“高光时刻”
2025年行星观测分布均匀,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有明显亮点:
水星:全年有3次东大距(3月8日、7月4日、10月30日)、3次西大距(4月22日、8月19日、12月8日)。其中4月22日(日距角约27.4°)和7月4日(日距角约25.9°)观测条件更佳,日落后可在西方低空看到水星。
金星:3月23日前为昏星(长庚星,日落后西方低空),之后转为晨星(启明星,日出前东方低空)。1月10日(东大距,日距角47.2°)、6月1日(西大距,日距角45.9°)是东、西大距;2月15日和4月27日是全年最亮时段,视亮度约4.8~4.9等,极易观测。
火星:1月16日冲日(火星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是两年一度更佳观测期。但因距离较远(0.63天文单位,约9400万公里),视直径仅14.6″,亮度1.5等,需望远镜才能看清表面细节。
土星:9月21日冲日,前后一个月是更佳欣赏期。今年土星将上演“光环消失术”:3月24日(赤道面与黄道面重合,光环薄如蝉翼)、5月7日(太阳直射赤道面,反射光面积最小),因公转周期29.5年,这种现象每15年左右出现一次。
四、超级月亮:年度更大的满月
“超级月亮”指月球中心距离地球中心不足36万公里的满月,2025年有两次:
11月5日 超级满月:距离地球中心约356978.32公里,是年度之一大满月,视直径比平时大约13.7%。
12月5日 超级满月:距离地球中心约357217.67公里,是年度第二大满月。
五、其他特色天象:难得一见的巧合
2月1日 白昼月掩土星:全国范围可见,但观测难度大。月龄2.8的蛾眉月从土星暗面进入、亮面复现,需用较大口径望远镜,且白天观测需注意安全。
3月5日/8月1617日 月掩昴星团:3月5日22时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月亮从昴星团前方经过(昴星团视直径大于月面,需注意观测时机);8月16日23时,北方地区可看到全程,但因大气消光,刚露出地平线的昴星团亮度较暗,需在干燥晴朗处观测。
以上天象涵盖了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天文事件,其中9月78日月全食、象限仪座/英仙座/双子座流星雨、1112月超级月亮及行星大距/冲日是不需要专业设备即可观测的亮点,适合天文爱好者及普通公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