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浆见女”是中国古代关于才子佳人的著名爱情典故,出自唐代诗人崔护与一位桃花树下少女的邂逅与重逢。故事以清明的春景为背景,既有“一见倾心”的悸动,也有“再访不遇”的惆怅,最终因真情而“起死回生”,成就良缘。此典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邂逅与重逢,以及因思念而生的感叹;其中“人面桃花”更成为形容女子美丽的经典意象。
故事梗概
初遇:清明时节,崔护踏青至城南,口渴叩门求水,一位少女开门相迎。院中桃花盛开,二人对谈,崔护心生爱慕,含蓄表意,少女含情未语。
再访:次年清明,崔护重访旧地,只见铁锁把门、人去院空。他在门上题下《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思:少女归来见诗,相思成疾,竟至昏厥。
奇遇:崔护再至,闻屋内哭声,得知原委。他入室哭唤“崔护来迟”,泪落少女面颊,少女竟苏醒。
终成眷属:其父感佩,遂将女儿许配崔护,二人终成眷属。
人物与出处
人物:崔护(唐代诗人),传为博陵(今河北博野一带)人;少女多称绛娘(姓名见于后世演绎)。
出处与文本:典故本于崔护诗《题都城南庄》,见《全唐诗》;后世笔记、话本、杂记多有铺陈与润色,遂成完整故事。
名称说明:“乞浆”为古语,意为“讨水”,故“乞浆见女”即“讨水时见到女子”的故事。
文化意涵与用法
典故寓意:
“乞浆见女”常指“艳遇”或“遇艳之人”,亦含“未遇的惆怅”;
“人面桃花”则专指女子美貌,并引申为对美好春光与人面相映的感喟。
常见用法示例:
“那年初见,恰似人面桃花,令人难忘。”
“重游故地,旧友难逢,不免生出乞浆见女之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