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羊(未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羊”与“祥”“阳”谐音及长期形成的民俗认知,被赋予多重神格象征,涵盖吉祥、正义、美好、坚韧等多个维度:
1. 吉祥瑞兽:祥瑞与福气的载体
羊自古被视为“祥瑞之兽”,“羊”通“祥”,古代“吉祥”多写作“吉羊”。汉代瓦当、青铜器上常见“吉羊”铭文,寓意驱邪避灾、福泽绵长。民间传说神羊曾盗天宫五谷赠予人间,被处决后血肉化为草原羊群,人类为感念其奉献,每年举行祭奠仪式,进一步强化了羊的吉祥属性。
2. 正义象征:獬豸与司法公正的化身
羊的神格与“正义”紧密关联,更具代表性的是“獬豸”(独角神羊)。据《论衡·是应》记载,唐尧之臣皋陶治狱时,以独角神羊为辅佐——“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其判断极为灵验。战国时期,秦楚等国御史、狱吏皆着带有独角神羊图案的冠服,以示执法庄严。獬豸的形象一直沿用至清代官服,成为秉公执法、明辨是非的象征。
3. 美与鲜的符号:审美与生活的融合
羊是“美”与“鲜”的原始意象。“美”字由“羊”与“大”组合,《说文解字》释为“甘也,从羊从大”,体现古人“羊大为美”的实用主义审美——羊肥壮则肉美,象征富足与满足。“鲜”字由“鱼”与“羊”结合,折射出古人对“鱼羊为鲜”的饮食追求,反映羊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 安泰与希望:三阳开泰的吉祥寓意
“三阳开泰”是春节常用的吉祥话,本源于《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象征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寓意否极泰来、万象更新。因“羊”与“阳”谐音,民间逐渐将“三阳开泰”讹为“三羊开泰”,并以三只大角羊聚立的造型作为吉亨之象,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5. 孝道与群体的象征
羊的习性被赋予道德教化意义。“跪乳羔羊”的典故源于《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小羊吃奶时前腿跪地,象征对母亲的感恩,寓意“孝道”是人伦之本。羊“群而不党”——群体行动却不结党营私,古代婚礼以羊为纳彩之礼,正是取其“团结和睦、不谋私利”的寓意。
6. 坚韧与忠贞的品格:苏武牧羊的文化符号
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赋予羊“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神格。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威逼利诱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被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历经19年磨难,最终持节归汉,成为中华民族“忠贞爱国、坚守气节”的典范,羊也因此成为“坚韧”的象征。
这些神格象征不仅是羊的文化内涵的延伸,更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生活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