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柱是生辰八字(四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天干(甲、乙、丙等)和地支(子、丑、寅等)组合而成,代表命主出生的农历月份(以节令为界限,而非农历初一)。例如,“丙寅月”即正月,天干为丙、地支为寅。
月柱的计算步骤
月柱的计算需分两步完成:确定月支(固定不变)→ 确定月干(由年干推导)。
一、确定月支:十二地支对应固定月份
月支的顺序与农历月份严格绑定,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令”为起始点(而非农历初一)。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正月:寅月(立春→惊蛰)
二月:卯月(惊蛰→清明)
三月:辰月(清明→立夏)
四月:巳月(立夏→芒种)
五月:午月(芒种→小暑)
六月:未月(小暑→立秋)
七月:申月(立秋→白露)
八月:酉月(白露→寒露)
九月:戌月(寒露→立冬)
十月:亥月(立冬→大雪)
十一月:子月(大雪→小寒)
十二月:丑月(小寒→立春)
示例:若出生于农历八月,需先确认是否过了“白露”节气(八月节令起点),若过了则为“酉月”,未过则为“申月”(七月)。
二、确定月干:由年干推导的“五虎遁”口诀
月干(天干)需根据当年年柱的天干(年干)推导,传统 *** 为背诵“五虎遁”口诀(又称“年上起月法”)。口诀内容及解释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解读:
“甲己之年丙作首”:若当年年干为“甲”或“己”,正月(寅月)的天干为“丙”,即“丙寅月”;
“乙庚之岁戊为头”:若当年年干为“乙”或“庚”,正月天干为“戊”,即“戊寅月”;
“丙辛必定寻庚起”:若当年年干为“丙”或“辛”,正月天干为“庚”,即“庚寅月”;
“丁壬壬位顺行流”:若当年年干为“丁”或“壬”,正月天干为“壬”,即“壬寅月”;
“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若当年年干为“戊”或“癸”,正月天干为“甲”,即“甲寅月”。
推导示例:
1. 若当年为“癸卯年”(年干为“癸”),根据口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正月为“甲寅月”;
2. 若当年为“甲辰年”(年干为“甲”),根据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正月为“丙寅月”;
3. 正月天干确定后,后续月份天干按“天干顺序”(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依次顺推。例如,甲寅月之后,二月为“乙卯月”,三月为“丙辰月”,依此类推。
注意事项
1. 月支以节令为准:切勿将农历初一作为月份分界点,必须参考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令”(如立春、惊蛰等),否则会导致月柱错误;
2. 天干顺序不可错:推导月干时,需严格按照“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避免跳步或重复;
3. 口诀记忆技巧:可通过“分组记忆”简化口诀,如“甲己→丙”“乙庚→戊”“丙辛→庚”“丁壬→壬”“戊癸→甲”,对应正月天干,后续月份依次顺推。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准确计算出八字的月柱。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年柱查表”“月柱速查表”等工具提高效率,但掌握核心 *** (五虎遁口诀+节令划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