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天罡星是中国道教中的星神体系概念,源于远古先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道教经典认为,北斗丛星(由七颗主星及附属星辰组成)中,有36颗星为“天罡星”,每颗星对应一位神将,合称“三十六天罡”;与之相对,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对应“七十二地煞”。这种星神划分是道教对星辰崇拜的重要体现,早期用于占卜、斋醮等宗教活动。
二、三十六天罡星的具体名称及常见关联
三十六天罡星的名称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星名一致。道教典籍《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等记载了其传统星名及对应神将,而明代小说《水浒传》则将108位好汉附会为“三十六天罡星”与“七十二地煞星”的转世,使这些星名更为民间熟知。以下为主要星名及常见关联(按《水浒传》中的“天罡星”顺序整理):
1. 天魁星:道教尊为“天中大神王”,《水浒传》中对应梁山首领呼保义宋江(及时雨),被视为梁山的“精神领袖”。
2. 天罡星:道教中象征“天之正炁”,《水浒传》中对应玉麒麟卢俊义(河北三绝),排名第二,以武艺高强著称。
3. 天机星:道教称为“谋略之星”,《水浒传》中对应智多星吴用(加亮先生),梁山的“军师”,擅长策划计谋。
4. 天闲星:道教寓意“清闲自在”,《水浒传》中对应入云龙公孙胜(一清道人),梁山的“法师”,精通法术。
5. 天勇星:道教象征“勇猛无畏”,《水浒传》中对应大刀关胜(蒲东巡检),排名第五,使用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后代。
6. 天雄星:道教意为“雄壮威武”,《水浒传》中对应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排名第六,以枪法精湛闻名。
7. 天猛星:道教指“勇猛刚烈”,《水浒传》中对应霹雳火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排名第七,性格急躁,使用狼牙棒。
8. 天威星:道教寓意“威严霸气”,《水浒传》中对应双鞭呼延灼(汝宁州都统制),排名第八,使用双鞭,擅长连环马战术。
9. 天英星:道教象征“英明果断”,《水浒传》中对应小李广花荣(清风寨知寨),排名第九,箭术高超,有“百步穿杨”之能。
10. 天贵星:道教意为“高贵显赫”,《水浒传》中对应小旋风柴进(后周世宗柴荣后人),排名第十,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好汉。
(注:以上为《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星”的前10位,完整36位星名可参考道教典籍或《水浒传》原著。)
三、三十六天罡星的文化影响
三十六天罡星的概念不仅局限于道教,更通过《水浒传》等文学作品融入民间文化。小说中将108位好汉与星宿对应,赋予其“天命所归”的传奇色彩,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设定。道教仪式中仍有召请三十六天罡星驱邪的传统,体现了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