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三十六宫 易经三十六宫图

admin

“易经三十六宫”是《周易》数理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围绕“六十四卦”的结构与阴阳变化衍生而来,不同易学流派与学者对其有不同解读,核心均指向“三十六”这一数字与《周易》卦象、阴阳规律的关联。

1. 六十四卦分宫:朱子的八宫卦象次序

最广为人知的“三十六宫”解读来自朱熹《周易本义》的“分宫卦象次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每宫包含八个卦(本宫首卦+七变卦)。八宫的生成遵循“从下往上变、由内向外变”的原则(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例如乾宫:乾为天(本体)→天风姤(初爻变)→天山遁(二爻变)→天地否(三爻变)→风地观(四爻变)→山地剥(五爻变)→火地晋(游魂卦)→火天大有(归魂卦)。八宫共六十四卦,但“三十六宫”并非直接指八宫数量,而是后世对六十四卦分类体系的简化表述。

易经三十六宫  易经三十六宫图

2. 卦象简化:三十六种核心卦象

部分学者认为,“三十六宫”指《周易》中三十六种核心卦象(而非六十四卦总数)。原因有二:一是“两名一卦”(如“乾”与“乾卦”视为同一卦象),六十四卦中实际有三十六种独立卦象(28个可反转卦+8个不变卦,如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二是“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中,每卦含三十六阳爻(或阴爻),十二卦共三十六阳爻,代表阴阳消长的核心规律。

3. 数理逻辑: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数字关联

从八卦的数字属性(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看,“三十六宫”可通过数字相加推导:

干1+坤8=9,兑2+艮7=9,离3+坎6=9,震4+巽5=9,四个“9”相加得三十六;

乾卦(3画)+坤卦(6画)+震(5)、坎(5)、艮(5)、巽(4)、离(4)、兑(4)= 3+6+5×3+4×3=36。这些数字关联体现了《周易》“象数理”合一的思维。

4. 阴阳消长:十二辟卦的视角

从“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看,“三十六宫”与阴阳爻数的平衡相关。鲍鲁斋(鲍恂)提出:从复卦(十一月,一阳生)到乾卦(六月,六阳盛),六个卦中阳爻21、阴爻15;从姤卦(五月,一阴生)到坤卦(十二月,六阴盛),六个卦中阴爻21、阳爻15。阴阳爻总数72,从“阴阳配合”角度看,称为“三十六宫”,强调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

“易经三十六宫图”的常见形式

目前未发现统一的“易经三十六宫图”,但相关图示多以八宫卦象次序图为基础,延伸展示“三十六宫”的逻辑:

八宫卦象次序图: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宫排列八个卦(本宫+七变卦),标注每卦的爻变过程(如乾宫从“乾为天”到“火天大有”);

阴阳爻数图:用图表展示“三十六”与卦象、爻数的关联(如三十六阳爻分布在十二消息卦中);

数理逻辑图:通过数字(18、36等)的组合,演示“三十六”的推导过程(如八卦数字相加、卦画数相加)。

需注意的是,“易经三十六宫”并非《周易》原文中的明确术语,而是后世易学家对卦象、阴阳规律的,不同解读均围绕“三十六”这一数字与《周易》核心思想的关联展开。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