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是什么意思 从子有何含义

admin

“从子”是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体系中的核心词汇之一,其含义随时代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主要可分为原义与亲属称谓义(含旧义、裹义、新义)两大类。

一、“从子”的原义

“从子”的本义与“跟随”相关,主要有两层解读:

从子是什么意思 从子有何含义

1. 跟从、追随:表示主动伴随某人行动,如《诗经·唐风·扬之水》中“既见君子,云何不乐”的“从子”,即指“跟随你”;

2. 顺从、听从:强调对他人意愿的服从,如《礼记·丧服·子夏传》“夫死从子”、《汉书·师丹传》“母从夫之义也”中的“从子”,均指“顺从儿子”。

二、“从子”的亲属称谓义

作为亲属称谓,“从子”的含义随宗法制度和语言习惯的变化不断调整,主要分为三类:

1. 从子旧义(宗法本义)

定义: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伯父/叔父之子)的儿子称为从子,即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父之兄弟→从父兄弟→从子)。

举例:《后汉书·荀彧传》中,荀攸是荀彧的“从子”,因荀攸的父亲荀彝与荀彧是从祖兄弟(共曾祖而不共祖父),荀攸即为荀彧的从父兄弟之子。

特点:该义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主流称谓,略同于后世的“从侄”“堂侄”。

2. 从子裹义(扩大化称谓)

定义:因语言地域习惯或宗族谱系的泛化,将比“从子旧义”血缘更远的子侄辈笼统称为从子,如从祖兄弟之子(族子)有时也被泛称为从子。

举例:《三国志·夏侯渊传》引《魏略》中,夏侯玄被称为夏侯霸的“从子”,但夏侯霸之父与夏侯玄之祖并非亲兄弟(仅为从祖兄弟),故此处“从子”为裹义。

特点:该义在史学、谱牒学中较少作为严格称谓使用,多为语境中的泛称。

3. 从子新义(唐宋以后主流)

定义:唐宋时期,随着宗族观念的变化,“从子”逐渐用来指代亲兄弟的儿子,意同“侄子”(兄子/弟子的合并简化)。

举例:《旧唐书·房琯传》中,房琯的“从子式”即为其兄子(房琯之兄的儿子);《明史·熹宗纪》中,魏忠贤的“从子良卿”为其兄子(魏忠贤之兄的儿子)。

特点:该义是近现代“从子”最常见的内涵,完全覆盖了“侄子”的语义,成为后世对“从子”的主流理解。

三、“从子”称谓的演变逻辑

“从子”的语义变迁本质上是宗族关系亲疏调整的反映:

汉魏六朝时期,宗族观念严格,需区分“从父兄弟之子”(从子旧义)与“亲兄弟之子”(兄子/弟子),故“从子”特指前者;

唐宋以后,宗族结构松散,“亲兄弟之子”与“从父兄弟之子”的亲疏差异缩小,“从子”逐渐涵盖两者,最终固定为“侄子”的同义词。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